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浣溪沙的意思解释(一首词之浣溪沙)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05 14:30:03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今天要学的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代表作《浣溪沙》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晏殊的悼惜残春之情,表达了对时光易逝,以及对美好事物重新的希望微茫的伤感之情,又暗喻怀念人事之意。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起句写的是对酒听歌的当下情景,从重复错综的局势、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看出,当下词人面对此时此景心情还是喜悦的欢快的,潇洒惬意的,边听歌边饮酒,对“去年”锁了经历的类似情景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眼前的“亭台”,一样的清歌和美酒。

然而,现在这种一切依旧的表象之下又多了几分无法逆转的变化,这边是悠悠流失的岁月和与之相关的人和事。于是词人又发出感慨“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是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人和事和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惆怅。

这是即景兴感,但是所感者实际上已经不限于眼前的情和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理念活动,还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所以只能寄希望于它的再次东升,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是再也无法重复重现的。

词的整个上片,实际上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过表现的方式要更为委婉含蓄。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一联在整首词中是较为出名的,虚字构成的工整对仗、流利而含蓄的唱叹,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

花的掉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却也无济于事,无法改变,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在这暮春中,所感受到的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落消逝,还有一些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是像是去年曾在这里筑巢的旧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

花落、燕归虽然也是眼前景象,但是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关联,他们的内涵变发生了变化,变得非常广泛,带有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意味。

在惋惜和欣慰交织中,一种生活哲理显现出来:

①一切必然消逝的美好事物,我们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是在消逝的同时仍然会有一些美好的事物会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②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原本的美好事物的重现,只是“似曾相识”罢了。因此,在有所慰藉的同时又不觉得感到一丝惆怅。

如果说,上片着重抒写了对不变表象下所包含的变化的感叹,那么下片的这一联则是进一步抒写了消逝中的重现、重现中的变化,以及词人对这种现象的感受和思考。

“小园香径独徘徊。”

末句是在惋惜、欣慰、惆怅之余的独自沉思;在小园落英缤纷的小路上,词人独自徘徊着、思考着,像是要对所见所感所思来一番反省,对上述现象的底蕴寻求一个答案。

也许有人会觉得以这个结尾艺术上不及词人的另一首《浣溪沙》的结尾“不如怜取眼前人”,但是那一句是即转即收,这一句却是上文内容所产生的余波,作用不同,写法也有别。

晏殊的另一首《浣溪沙》全文为“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7

相关文章
led走字屏多少瓦
2025-02-01 09:19:33
装饰家油漆价格多少
2025-02-01 09:10:01
樱花洗菜盆价格多少
2025-02-01 08:53:32
浙江目前房价多少
2025-02-01 08:52:03
168联招多少钱
2025-02-01 08:4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