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烽燧是什么东西(守护丝绸之路的前哨--烽燧)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11 08:35:58    


克孜尔嘎哈烽燧

烽燧,一般都称烽火台,它是中国古老的军事通讯报警系统,也是维护丝路安全的基本设施。这种利用光线来传递信号的通讯手段,至迟在西周时代就已经发明出来了,人所共知的“幽王烽火戏诸侯”,就是说的幽王为了博取褒姒一笑而点燃报警的烽火的故事。这种设施,历汉、唐各代而迄于明朝,在西北边疆,到了清代还在使用。可知在近现代的声、电、光等先进的通讯手段没有发明之前,这种传统的通讯方法还是很有效的,不可替代的。那时跑得最快的只有快马,但任何快马的马蹄怎跑得过烽火的火光呢!所以它在中国历史上之能延续3000年之久绝不是偶然的。


了墩烽燧

烽燧,《说文》解释说:“烽,候表也;燧,塞上亭,守烽火者也。”可见“烽燧”一词有双重意思:其一是指火或烟所发出的信号,所以史籍中有烽火、烟火或者权火的记载。汉武帝时,卫青、霍去病统帅几十万大军出击匈奴,只用一天时间就可以把从河西到辽东数千里长的全线军队动员起来,所依靠的就是这种烟火通讯。其二是指为发信号而设的建筑物。《后汉书》上就有“修烽燧”的记载,唐诗中的“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指的就是烽火台这样的建筑物。


巴里坤烽燧

新疆的烽燧,始于汉武帝时期。汉武帝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后,汉朝的烽火台从长安修到了玉门关。公元前102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兵大宛,又将烽火台从敦煌延伸到了罗布泊一带。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正式设立后,凡都护所辖的西域范围之内,很快都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烽燧制度,加强了西域同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联系,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发展。

有关烽燧的制度、设备和使用方法,历代都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一般说来,举烽可分为四种方法:一是“表”,二是“烟”,三是“苣火”,四是“积薪”。表和烟用于白昼,苣火用于夜间,积薪的用处最广,能昼夜兼用。表,是用红、白二色间杂的缯布做成一种标识。烟,是将狼粪和草一起烧,能使烟直上天空,遇风不消,所以称为“狼烟”。苣火,为一束束的薪草。积薪,则以树木积于烽燧之外,遇有军情则焚薪传号。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

燧,即烽火台,每隔一定距离修筑一座,使之连成一线。汉代烽燧间的相隔距离约5公里,|唐代约为30里。据考古调查资料,烽火台一般高4至8米,剖面为梯形,平面为方形。一般多用夯土或者一层夯土夹一层柴草的方法筑造,还有用土坯砌筑或用石块垒筑的。烽火台顶上,一般有一间三米见方的房屋和灶,灶上有烟筒。还有一个木构的望楼,也称候楼。望楼内树有烽竿,作桔槔状。桔槔上所举者,有燃与不燃之分。燃者为烟,不燃者就是挂表。烽火台下建有坞垒,内有房舍,为燧卒(或叫戍卒、烽子)的宿舍和仓房。烽燧为最小的军事单位,设燧长一人,一般燧卒3人,也有一个烽燧多达20至30名燧卒的。

新疆地处东西交通要冲,天山南北的古丝道上保存有许多汉唐以来的烽燧遗址,如位于乌鲁木齐南山鱼儿沟的塔什吐尔烽火台,库车县盐水沟口的克孜尔尕哈烽火台,罗布泊地区的楼兰和米兰烽火台等等,都是自治区的文物保护单位。


边关墩烽燧

如今历史的岁月已经逝去,烽遂的火炬早已熄灭了。然而那矗立着的高大身躯,饱经朔漠风沙的面容,却给人们带来许多许多历史的追忆,见到它就使人想到丝绸之路的过去。

相关文章
led走字屏多少瓦
2025-02-01 09:19:33
装饰家油漆价格多少
2025-02-01 09:10:01
樱花洗菜盆价格多少
2025-02-01 08:53:32
浙江目前房价多少
2025-02-01 08:52:03
168联招多少钱
2025-02-01 08:4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