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非遗太原③|山西民居砖雕:一刀一痕现晋韵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6 06:51:00    


韩永胜潜心创作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嫦娥奔月”砖雕作品 孙佳敏 摄

山西晋韵砖雕艺术博物馆照壁 王韵菲 摄

  盛夏,山西表里山河晋韵文化创意产业园里,青灰色的砖雕在阳光下漾着时光打磨出的温润。大门照壁上的“道”字如苍松挺立,门楣处的“藤蔓”似在微风中轻摇,柱础瑞兽目光炯炯。这些凝固在青砖上的图案,既有古建的庄严肃穆,又藏着匠人的指尖温度,静静诉说着山西民居砖雕跨越千年的故事。2008年,这项“以砖为纸、以刀为笔”的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三晋大地永不褪色的人文印记。

  悠悠岁月印沧桑

  砖雕的脉络,如其纹理般清晰绵长。尧舜禹时期,清徐先民已掌握制陶烧砖的原始技艺。“那时还没有‘砖’的概念,就是把土烧结成块,我们称之为‘烧结土’。”“山西民居砖雕”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韩永胜介绍,秦汉时期模印压花技法日渐成熟,砖雕才算真正兴起,“到了宋代,全雕凿的精细做法出现,砖上的世界突然就活了。”

  在山西历史上,砖雕在民居中的大量运用,与晋商的崛起密切相关。“明后期至清前期的两百余年,心怀桑梓的晋商归乡后竞相营建自家大院,带动民居建造热潮。”就这样,青砖灰瓦间兴起“雕梁画栋”的风尚,砖雕成了宅院的“脸面”。

  砖雕纹样的演变,藏着时代的密码。韩永胜以“龙”为例:“夏商周时仅有简略轮廓,秦汉添了利爪,宋代化作三趾造型,明代成四趾,清代定格为五趾。”每一笔刻痕,都是时代审美与思想发展的生动注脚。

  地域差异更让砖雕风情万种。“晋北砖雕如塞北长风般粗犷豪放,晋中、晋南砖雕则似汾河流水般细腻讲究。南方水秀山明,砖雕与白墙灰瓦相映,花形寓意点到为止。北方少花少木,花瓣雕刻层层叠叠,造型精致。”韩永胜介绍,窑前雕(泥坯雕刻后烧制)与窑后雕(烧砖后雕刻)的分野,更藏着工艺的智慧——窑后雕所用青砖烧制温度更高,更耐岁月侵蚀。“只要不人为破坏,能存上千年”。

  碾磨雕琢融匠心

  清徐,汾河与潇河浸润的土地,沉淀出优质丰富的砖雕烧制土壤。“取地底一米处的黏土,经日光充分晾晒,碾磨、过筛后入池沉淀,反复去除杂质,才能烧出合格的青砖。”韩永胜边比画边说,从原料选取到成品需经30多道工序。选土、制泥、制模、脱坯、凉坯、入窑、看火、上水、出窑,这9道工序是烧砖核心,“无法用温度计量,全凭匠人经验拿捏”。

  6岁那年,韩永胜偶然看见外婆在泥牌上画了个“狮子滚绣球”的图案,在砖上刻画的念头便在心底扎了根。37岁时,他拜师当地著名砖雕匠人杨宗新,才真正懂得烧砖的门道:“入窑烧六七天,火候最关键,太脆硬的刻不动,太灰白的不经久耐用。”出窑前的“上水”是点睛之笔:将池水浇于覆盖在砖块顶部的土层上,让水将其慢慢渗透每块砖体。“这一淋,水蒸气与窑内高温的炭发生化学反应,砖便染上了青灰色,这才是雕刻的好料。”

  雕刻时,匠人先将砖蘸水磨平,再以钢针勾画打稿,最后执刀凿刻,把花草、人物、瑞兽从青砖里“请”出来。“一块摆件,老师傅得刻近一个月。”韩永胜指着桌上的成品说。

  一旁的雕刻台上,韩永胜的徒弟孔庆兵正与“缠枝莲”较劲。钢刀斜斜切入砖面,落下时带起细碎的青灰。“师父说,莲藤绕得看似随意,实则每圈都藏着收势,就像咱山西人,刚劲里裹着柔肠。”桌案上还摆着几件砖雕摆件,图案繁简各异。孔庆兵笑言:“‘福禄寿喜’是过日子的盼头,‘梅兰竹菊’是藏着的风骨,把日子的热望刻进砖里,才是砖雕的魂。”

  守艺求变绘新篇

  山西晋韵砖雕艺术博物馆的玻璃展柜里,明清时期的墀头与“木兰从军”等近百件现代砖雕作品隔柜相望,3000多件(套)不同时期的砖雕艺术品,静静铺展着千年传承路。

  “砖雕是活的,得有人守,更得有人传。”学艺之初,韩永胜常是夜间守着窑口看火,白天在车间里刻砖。怀着对砖雕艺术的热爱,他以抢救和保护为己任,先后筹建窑王堡窑砖雕工艺美术厂和砖雕传习所,踏遍太谷、平遥、祁县等地,抢救回2500余件散落在民间的砖雕艺术品。

  传承之路并非坦途。计算机技术推动砖雕生产程序化,纯手工技艺面临残酷的市场竞争,“砖雕人才缺乏,这门技艺也快失传了。”一度时期,砖雕厂和传习所全靠韩永胜早年积累勉强维持。直到2006年清徐砖雕被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08年他主导申报的“山西民居砖雕”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项技艺才重获人们关注,引得周边的村民纷纷前来学艺。

  2018年,山西晋韵砖雕艺术博物馆开馆,3000多件藏品有了安身之所。“收藏一批,制作一批,更要创新一批。”韩永胜与大专院校、高职技校联合办学,倡导研发非遗课题;开设研学课程,让孩子们体验泥塑、雕刻;积极带徒学艺,培养的5位传承人里,有人成了“太原市‘时代新人·晋阳工匠’”,有人成了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创新让砖雕焕发新生。韩永胜带领团队将掐丝、玉石镶嵌融入砖雕,让传统纹样有了新质感;简瓦上刻“悟空”“哪吒”,涂上丙烯颜料,成了年轻人喜爱的文创产品。“你看这‘嫦娥奔月’,是神舟五号上天时雕刻的。”韩永胜俯身仔细端详。

  从烧结土到如今的文创产品,变的是形态,不变的是刻在青砖里的文化基因。正如韩永胜所说:“砖雕是活的,它要跟着时代走,跟着人心走,只要有人愿意摸刀弄砖,这门手艺就断不了。”

  见习记者 孙佳敏

  记忆档案

  山西民居砖雕以完整美观、庄重大方的艺术风格著称,构思巧妙、工艺细腻、线条流畅,物象生动而富于变化,景物层次分明,反映出砖雕工匠们精湛的艺术造诣。砖雕作为建筑的装饰构件,既有独立的观赏价值,又与整体建筑浑然一体,运用多样的形式和手法,或谐音,或暗喻,以景寄情,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思想内涵,彰显了宅院主人的审美情趣,展现了山西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灿烂的民间艺术。太原晚报

相关文章
非遗太原③|山西民居砖雕:一刀一痕现晋韵
2025-07-16 06:51:00
用动漫打开山西创作大赛启动
2025-06-25 19:13:00
6月14日起,贵阳这一交叉口交通组织有调整!
2025-06-10 17:44:00
高考在即 山西公安交警开启护考模式
2025-06-06 17:56:00
云南建水:千年紫陶焕生机
2025-05-27 10: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