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2035年昆明人口目标1100万,晋宁、太平纳入中心城区范围!《昆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发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21:24:00    

4月1日,昆明市政府网站公开了《昆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期限至2035年,近期目标至202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截图(图片来源于:昆明市政府官网)

《规划》首次将晋宁、太平片区纳入中心城区范围,并提出到2035年全市常住人口控制在1100万以内。

区位分析图

围绕"高原明珠、国际春城"目标,从空间格局重塑、核心功能区建设到民生配套升级,描绘出昆明未来10年的发展蓝图。

晋宁片区被定位为"大健康产业示范核心区"

值得关注的是,《规划》中首次将太平新城和晋宁纳入“昆明中心城区”范围。

《规划》中提及此次规划范围包括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市域规划范围为昆明市行政辖区,包括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呈贡区、东川区、晋宁区、安宁市、富民县、宜良县、嵩明县、石林彝族自治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

规划范围示意图

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为五华区(不含迤六、瓦恭社区)、盘龙区(不含滇源、阿子营、松华街道)、官渡区、西山区(不含团结街道)、呈贡区(不含七甸街道)、晋宁区(含昆阳街道、晋城镇部分社区、上蒜镇部分社区)、安宁市太平片区(含太平街道、金方街道部分社区),面积为2520平方千米。

其中,晋宁片区被定位为"大健康产业示范核心区",重点发展医疗、文化旅游功能;太平片区则作为"中心城区与安宁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节点",将布局休闲旅游、康养宜居及工业产业,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

到2035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控制在680万人左右

规划明确,到2035年,昆明市常住人口严格控制在1100万人以内,城镇化率达到85%以上,中心城区人口规模控制在680万人左右。

区域协同图

为实现这一目标,将采取一系列支持措施,包括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推动人口规模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通过优化建设用地供给和服务设施配置,引导市域人口合理分布,控制滇池流域范围内的人口规模,适度控制中心城区人口增量,引导新增人口主要向滇中新区集中,实现滇池流域内外高质量协同发展;同时,完善“城市核心区—副城—地区中心—重点镇—一般镇”的城镇体系,提升城市核心区的服务能力和辐射范围,吸引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

市域城镇空间格局图

同时,全市实际服务人口按常住人口的1.1—1.2倍配置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确保城市承载力与人口增长相匹配。

计划将巫家坝打造为城市商业商务新中心

《规划》将巫家坝片区赋予"城市新中心"的战略使命。

文件中提及巫家坝将打造商业商务新发展轴,推进片区更新改造,引导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夜经济等产业聚集,培育新型消费商圈,打造高质量城市商业商务新中心。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示意图

其中还提到“塑造特色空间景观轴”,严格保护昆明市历史城区传统中轴线,塑造巫家坝山水景观轴、呈贡中央景观轴、晋城生态文化轴等,严格控制各轴线两侧的建筑和环境,打造视觉感知体验丰富的空间轴线。

西北新城、斗南等片区配套提质

针对市民关注的公共服务短板,《规划》提出构建"区域级—城市级—片区级—重要节点"4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

优化提升茨坝片区、西北新城片区、西山棕树营及南片区、机场南片区、斗南片区、呈贡老城片区、昆阳片区及外围各县城片区等多个片区级公共服务中心,满足片区高品质公共服务需求。推进重要节点生活圈建设,引导与鼓励重要镇(街道)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推动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布局、兼容使用。

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图

此外,全市将推进轨道交通网络化覆盖,规划形成"都市快线+市区普线"多层次轨道体系。到2035年,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总出行中的比例达到35%以上,其中轨道交通占公交出行总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城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5%左右。

支持城市更新 盘活存量空间

《规划》中,城中村改造被赋予了重要使命。

作为城市更新的关键一环,将聚焦存量空间,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以城中村、旧工业区、旧城区为盘活重点,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充分挖掘可利用的存量空间,引导有机更新,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促进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

国土空间格局规划图

并且注重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挖掘文化内涵,强化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营造特色公共空间,有序推进改造。推进存量空间盘活,以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为引领,持续提升城市基础设施保障水平,优化公共空间布局。

战略定位:建设成区域性中心城市

昆明战略定位目前已明确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及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规划》中,昆明核心功能定位是: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门户、西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旅游目的地。

将采取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打造国际航空、综合铁路枢纽,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建设,构建陆海空联运的交通物流大通道,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加强区域性金融合作,完善金融服务设施,提升金融服务效能;

全方位推进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人文交流合作,拓展文化交流广度与深度;

构建重点产业链体系,推进新能源电池、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冶金、化工等重点产业链式集群发展;

打造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养生、运动赛事、文化艺术、会议会展等的精品和品牌;

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安全保障、入境通关便捷度;

加强对外合作交流,促进旅游资源资本融通共享,树立个性鲜明的昆明城市形象和旅游形象等措施推进。

截图(图片来源于昆明市人民政府官网)

展望未来,《规划》中提到三个阶段的愿景与目标。

到2025年: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取得进展,城市辐射力和吸引力持续提高,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功能初步显现。

到2035年: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形成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格局,滇池流域内外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到2050年: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知名度显著提升,形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来源:都市时报

全媒体记者:杜晓霞

编辑:姜蕾

审核:孟俊

二审:钟玲

终审:彭德光

相关文章
在91.73万份心意里,读懂顺德人的缅怀与传承
2025-04-07 23:13:00
2035年昆明人口目标1100万,晋宁、太平纳入中心城区范围!《昆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发布
2025-04-07 21:24:00
仙游县不动产登记中心获全国通报表扬
2025-04-07 16:35:00
我国消费市场加速升温 一组数据带你看→
2025-04-07 09:47:00
津城“微公园”上新 幸福触手可及
2025-04-07 09: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