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安藏了个“致富盲盒”?拆开竟是......
贵州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扎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
今年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后首次地方考察来到贵州。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深入贵州考察调研,并对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等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推进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正安县正在探索“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的正安答卷:
- 推动吉他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培育正安吉他产业的新质生产力,坚持把“智改数转”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
- 加快正安白茶产业“产加销”链条式发展,依托正安白茶、方竹笋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富民产业链;
- 强力推进“富矿精开”,重点打造“风光电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体系;
……
春潮涌动处,奋进正当时。
从“量变”到“质变”的吉他产业
“一百多道的制作工序缩减至30道,电吉他、民谣吉他一天最快需要十几小时的制作时长,被压缩至5分钟……”
今年3月,贵州正安娜塔莎乐器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娜塔莎公司”)关于吉他制造的技术革新,在贵州正安经开区掀起波澜。
“我们借助以旧换新政策,更换了新设备,再加上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进一步提高了效率,优化了成本。”娜塔莎公司总经理赵建峰自豪地告诉记者。

现在,一把一体成型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吉他定价799元,主要销往泰国、日本等国家,在国内也很受欢迎,目前已预定出去6000余把。
作为一家自主品牌企业,创新驱动一直是该企业的生命力所在。用赵建峰的话说:“吉他是舶来品,但要推动正安吉他产业‘出圈’,还得靠创新驱动。”
“全竹智能静音吉他使用中国盛产的楠竹作为吉他原材料,同时借助无线传输技术和APP交互功能,不仅实现了‘静音’功能,还能调整高低音,还可以调混响等等,为全竹智能静音吉他注入‘智能’。”在娜塔莎公司展厅,赵建峰拿起一把轻盈的吉他,向记者介绍。

目前,该公司生产的全竹吉他以及竹子智能吉他,已经打入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销量超过了8000支。
十余年来,正安县瞄准一把吉他做文章,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强化创新驱动,统筹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吉他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吉他产业从量变到“质”变。
截至目前,贵州正安经开区已汇聚吉他生产及其配套企业144家,拥有专利168项、自主品牌77个,远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集生产、研发、物流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辐射带动近5000余人就业。
如今,正安吉他既“出圈”又“出海”,为遵义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提供了强劲动能。
东部产业来到了家门口
在做优做强吉他产业的同时,正安县还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机遇,通过营商环境和人力资源等“软实力”和丰富的矿产资源等“硬通货”两手抓,引回温州正霸卫浴有限公司到正安县发展卫浴产业链,发展又一县域富民产业。
2024年4月20日,温州正霸卫浴有限公司投入约1亿元,成立了贵州正欣卫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欣公司),在正安县建设第一期卫浴产品生产车间、氧化厂、交易市场等,开启正安县卫浴全产业链发展新篇章。

正欣公司自2024年6月正式投产以来,设计产能每月可达40万套卫浴产品,为该公司拓展市场奠定坚实基础,也为正安县拓宽了就业渠道。
“我是正安县安场镇人,上下班十几分钟就到了,一个月不仅能拿到6000多元工资,还能就近照顾老人和小孩,比在外务工强多了。”正欣公司机加车间操控人员王红梅告诉记者。
“我们计划花5-10年时间,把铝制品制造产业全国上下游‘朋友圈’引进正安,形成研发、制造、销售等配套为一体的铝制品制造产业链,打造从原材料供应、工艺配套、铝材精深加工一体化的高效的铝产业生态圈,与省、市、县一同努力,建设全国第四大卫浴生产基地,把铝制品产业发展成继吉他产业后的又一个产业集聚典范。”温州正霸卫浴有限公司总经理郑二来道出了接下来的发展计划。
“绿”镜里的致富经
行走正安,漫山遍野的茶园自带“绿”镜。

进入4月,当地白茶迎来了黄金采收期。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去,瑞溪镇茶农郑世芳便背着茶篓,穿梭在茶树间,手指翻飞,迅速将娇嫩的白茶收入篓中。
郑世芳是当地出了名的种茶能手,目前已种植40余亩白茶。虽然他总是吐槽采茶季的辛苦劳累,可当别人劝他干点别的事的时候,却又急了起来,“不行,谁不让我种茶我就跟谁急,一亩地一万多元的毛收入,上哪里找?”
郑世芳给记者算了笔账,除去人工、农资等所有的成本,一年能拿到20余万的纯收入,每年还可带动就业600余人次。

在瑞溪镇,靠着白茶“定期取钱”的群众有2565户11323人,茶产业成了当地村民的“绿色银行”。
2024年,瑞溪镇通过茶产业收入达到了9800余万元,发展白茶19000余亩,覆盖农户2565户11323人。得益于良好天气,瑞溪镇今年通过茶产业收入有望实现1.2亿元。
截至2024年底,正安县茶园面积扩增至25万亩,其中白茶面积18万亩,覆盖全县20个镇(乡、街道)138个行政村,总产值10.4亿元以上,辐射带动茶农5.5万户20万余人,人均因茶增收3000元以上。

质优量大的正安白茶要攻占市场,实现产业“接二连三”发展,平台与渠道至关重要。2022年3月底投入运营的正安·中国西部白茶交易市场,作为正安白茶产业链的延伸线,是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尝试。当地政府通过实行免租2年优惠政策,目前已吸引了36家茶企入驻。
“店里的普通毛茶批发价每斤1000元左右,最好的精品白茶零售价每斤8000元。今年我们通过线上线下交易,已经预订出去了4000多斤。”正安县怡人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是首批入驻正安·中国西部白茶交易市场的茶企,该公司总经理冯泽敏说,该市场给全国客商和当地茶企搭建了平台,生意越来越红火。
正安县还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县内10家企业在京东、天猫等各大电商平台进行线上销售,2024年线上销售额达1000万元。
“富矿精开”化资源之“势”为发展之“能”
现已查明18种矿产资源,气能、风能、光能储备量丰富的正安县,是贵州省的能矿资源持有“大户”。
近年来,正安县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富矿精开”的部署要求,发挥矿产资源富集的比较优势,在资源勘查、资源配置、资源开采、资源利用上实现新突破,扎实推进页岩气、风能、光能等资源勘探开发利用,积极培育立足县域矿产资源优势的新兴产业集群,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早在2016年,正安就已探明有900亿立方米储量的页岩气,可连续开采近50年,日产气量达80万立方米左右,占全省年气产量2/3。
2018年,随着安页1井、安页2井、安页3井的钻探实施,拉开了贵州省页岩气规模化勘探开发利用的序幕。截至2024年,贵州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年产量达2.64亿立方米,累计销售6.21亿方,产值6.59亿。
“富矿精开”的关键在于“精”,在新能源的开发过程中,高新技术的“身影”闪耀在各个地层深处——

项目实施的“窄陡型向斜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科技成果亮相首届贵州科技节;立项17个创新项目,多个项目获得省级以上表彰……
“我们将利用页岩气稳定开采和便捷供给带给招商的有利条件,打通城市燃气、天然气化工等产业链,引进以LNG重卡为主的物流企业,逐步形成以页岩气为主要能源供应的工业产业集群,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壮大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正安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能矿产业发展工作专班班长孙勇说。
除了页岩气,正安县还全力推动新能源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条,不断壮大绿色经济。
2025年一季度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中,能矿产业类项目3个,涵盖风电、光电、页岩气开发利用等领域,拟投资21.2亿元,预计年产值可达2.45亿元,可提供就业岗位790余个。
此外,2023年10月开工建设的正安县中观镇天楼山风电场和市坪乡风电场项目已初见雏形。
在中观镇天楼山,装机设备正在有序施工。“目前,中观镇天楼山风电场项目已完成风力发电机组装机6台,并网发电2台,预计8月底全容量并网发电,年发电量约2亿度。”正安县天楼风电项目升压站及送出线路项目负责人任嘉乐说。
而位于市坪乡的另一个风电场项目,目前已完成风力发电机组装机4台,正在完善输出电路建设,预计8月底全容量并网发电,年发电量约1亿度。
“这两个项目并网发电后,可实现产值1.1亿元。新能源项目的建设不仅推动了节能减排,更将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正安县能矿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办公室负责人申康告诉记者。
在黔北的青山翠谷间,正安县正以奋进之姿绘就发展新篇、以生态之笔书写绿色图景。
记者:庞飞 正安融媒 杨媛媛
编辑:曹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