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孙娜:“我想演活这些人物”
“我想演活这些人物”
——访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孙娜

5月9日晚,在上戏实验剧院,孙娜在《孟姜女·寻夫》中扮演孟姜女。孙娜对人物情感的诠释,展现出来的唱腔、念白和水袖等技术技巧,让现场的观众喝彩声和掌声不断。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供图
5月21日晚,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晚会在上海举行,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一级演员孙娜,凭借《河北梆子折子戏专场》获得梅花奖,孙娜也成为河北省第35朵“梅花”。
14岁正式接触戏曲的孙娜,从艺二十五年,此次成功获得梅花奖,离不开她多年在舞台上的辛苦付出和台下的精心钻研。2000年,孙娜进入河北省艺术学校(现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开启科班学习,主工闺门旦,毕业后,入职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2015年又考入中国戏曲学院河北梆子本科班深造。孙娜的表演特点为文武兼擅、刚柔并济,尤其是在唱、念、做、打、舞的综合呈现上比较突出,她的表演在保持了戏曲程式高度规范的基础上,又注入了当代审美的鲜活气息。从艺多年,孙娜曾获第二届文华艺术院校戏曲比赛全国地方戏比赛青年组金奖、“艺苑撷英”全国优秀青年演员等荣誉,还入选了2024年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计划、2022年河北省文联“燕赵秀林计划”等。
此次孙娜演出的《河北梆子折子戏专场》,包括河北梆子传统戏《打神告庙》《窦娥冤·法场》和新编原创河北梆子《孟姜女·寻夫》三出剧目。5月9日演出当晚,在上戏实验剧院的舞台上,孙娜对人物情感的诠释,展现出来的唱腔、念白和水袖等技术技巧,让现场的观众喝彩声和掌声不断。
其实,演出前孙娜的心里一直在打鼓:那些听惯了沪剧、淮剧、越剧等舒缓优美剧种的上海观众,会喜爱高亢激昂的河北梆子吗?“开演后,现场观众的热情让我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回想起当晚演出的情景,孙娜依然历历在目,上戏实验剧院近千个座位几乎座无虚席,观众在台下的叫好声一直传到了后台,观众的热情让孙娜特别感动,也给了她很大的信心和鼓励。整场演出在孙娜和现场观众相互激励的融洽氛围里,呈现出良好的效果。
出生于1986年的孙娜,今年39岁,她14岁才正式开始戏曲之路,已经错过了学戏的最佳年龄。“内行人都知道,戏曲演员开始接受专业训练的年龄大都在十岁左右,因而我要想跟上课程进度,就必须比其他的同学们吃更多的苦,流更多的汗。”孙娜的戏曲之路,可以说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挑战与艰辛。
“刻苦,是每一个戏曲演员必须拥有的品质,但是在孙娜身上有着超乎常人的毅力。如果说排练场只剩下一个人的身影,那一定是孙娜。”在孙娜的恩师、第十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彭蕙蘅眼中,孙娜有天赋、有悟性、更有韧劲儿,更重要的是,孙娜热爱戏曲。
此次演出的《河北梆子折子戏专场》,孙娜把从艺二十多年所学技艺尽数倾注于中。为了全面展现孙娜的戏曲功底和艺术造诣,这三出折子戏在保留剧目原有精华的同时,还进行了适度的调整和创新性的改编,以丰富舞台表现力,烘托人物情感。
以《打神告庙》为例。全国很多剧种都有《打神告庙》,比如秦腔、晋剧等,为了让其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孙娜在继承传统表演方式的同时,还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并有所创新。“我必须充分考虑如何用唱、念、做、打、舞的技巧,把敫桂英初到海神庙时的哀怨、质问神灵时的愤怒、最终精神崩溃的癫狂状态,层次分明地表现出来。”孙娜说,在演出的时候她适当借用了一些影视表演的技巧和方法,尝试着在继承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个性化演绎。功夫不负有心人,终评演出,孙娜用精湛的演技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强烈感染了在场的观众,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赢得了他们的热烈好评。
此次演出的《打神告庙》《窦娥冤·法场》《孟姜女·寻夫》三出折子戏,堪称河北梆子传统剧目的“悲怆三部曲”。孙娜以文武兼修的功底,在30分钟独角戏《打神告庙》中率先惊艳全场,翻桌盘腿、下高软倒扑虎、水袖功、卧鱼等绝技一气呵成,水袖如泣如诉,将敫桂英从哀怨到癫狂的心理裂变层层剥开。《窦娥冤·法场》中,被缚双臂的孙娜以“无身段”表演挑战情感极值,从低吟到呐喊,声腔如泣血杜鹃,在抑扬顿挫间喷薄出蒙冤者的悲愤。而《孟姜女·寻夫》里,她将绝望与深情层层递进,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刻骨铭心的爱。
“孙娜是个全能型的戏曲演员,她唱、念、做、打、舞无一不做到极致,她全身心投入戏曲表演,一上台就脱离演员的身份完全进入了剧中的人物。”演出结束后,来自观众的评价和认可让孙娜觉得一切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只要站上这个舞台,我就会尽最大的努力去成为那个角色,我想把角色的爱呀、恨啊、情啊、义啊,都原原本本地传递给观众,我想演活这些人物。”孙娜说。
多年的戏曲生涯中,孙娜师承河北梆子齐花坦、彭蕙蘅、彭艳琴、刘玉玲、闫春华、汪利军、张淑君、陈宝成、刘立伟,京昆梁谷音、尚慧敏、陆焕英、刘国英、黄华、方开柳、王建荣(声乐)、左奇伟(声乐)等老师,从他们身上,孙娜学到了很多精湛的技艺。
“这次终评演出的三出折子戏都是彭蕙蘅老师教我的,老师一个一个动作、一句一句唱词地给我抠过,我学了很长时间。”孙娜坦言,在前辈艺术家的身上,她读懂了热爱、坚持和刻苦的含义。
多年的从艺经历,让孙娜早已把河北梆子融入了血液里。她演出的每一部戏、每一个角色,都是自己与现实世界、与内心世界的对话。孙娜用青春诠释了自己对戏曲舞台的热爱,就像当初引领她的前辈那样。
“梅花奖是每一位戏剧人心存的梦想和追求,作为一个戏曲演员能拿到梅花奖这个中国戏剧界最高奖项,我感到非常荣幸,也很激动。它对我以后的戏曲生涯也是一个很大的激励。”孙娜表示,她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尽自己所能让更多人走近河北梆子、走近戏曲,让更多人了解河北梆子的魅力。(河北日报记者 田 恬)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