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调解+司法赋能”破解机动车维修纠纷化解难题

近日,博兴县交通运输局在机动车维修行业纠纷调解工作中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年来,博兴县交通运输局以建设“心安城市”为目标,创新推出“线上调解+司法确认”工作机制,构建机动车维修纠纷化解新范式。自1月份开始实施以来,已成功调处典型纠纷13起,平均化解周期3个工作日,较传统诉讼程序提速90%,为“心安城市”建设注入法治动能。
科技赋能,纠纷调解从“堵”到“疏”
过去,机动车维修纠纷因责任认定复杂、双方诉求差异大,常面临调解成功率低、矛盾易升级等问题。博兴县交通运输局打破传统“调解不成即转诉讼”的被动模式,创新建立“线上调解+司法确认”双轨机制。主动引导车主与维修企业使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微信小程序,借助线上司法调解渠道,实现纠纷化解“零成本、高效率、有保障”。该平台由最高人民法院主导开发,调解协议经司法确认后具备法律强制力,既免去当事人诉讼奔波之苦,又避免矛盾久拖不决。
多案例验证,实效获行业认可
自开始推行线上调解机制以来,博兴县交通运输局已成功调处多起典型纠纷。例如,某车主因车辆维修后出现二次故障与汽修厂产生赔偿争议,经工作人员引导,双方通过小程序在线提交证据、协商方案,仅用3个工作日便达成调解协议并完成司法确认,较传统诉讼程序缩短近90%时间。通过此类案例的积累,验证了“线上调解+司法赋能”模式的有效性。

经验共享,助推行业服务升级
为推广这一创新实践,让更多的群众受益,博兴县交通运输局主动编制了《机动车维修纠纷调解失败后司法维权程序说明》,详细梳理小程序注册、证据上传、视频调解等全流程操作步骤;并建立 “调解成功案例库”,面向全县机动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开展了专题培训。
线上调解不仅降低了群众维权成本,更推动了行业服务的规范化、法治化。博兴县交通运输局将继续完善多元化解机制,让更多“小纠纷”止于未诉,助力“心安城市”建设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这一创新举措的落地,标志着基层行业治理正加速向数字化、便民化转型,为机动车维修行业纠纷化解提供“博兴经验”。
(大众新闻通讯员 窦宏瑞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