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等关税”下,静安区以增量弥补减量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



静安区,作为国际品牌第一站、外资龙头聚集地,现有外资企业6100多家,外资经济比重约50%,对外贸易规模近千亿元。记者日前从静安区了解到,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静安区建立密切跟踪、动态研判的工作机制。针对具体企业,建立“一企一策”,以清单化管理方式,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指导企业规避风险。同时,主动用好市经济运行调度、招商服务、基层诉求协调办理“三项机制”,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以增量弥补减量,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助力国内外企业和品牌在静安发展。”静安区相关负责人这样注解。
扩充外资合作伙伴“朋友圈”
目前,静安区已经基本形成贸易伙伴多元化格局,与欧盟、东盟等地有密切贸易往来。
通过持续扩充外资合作伙伴“朋友圈”,鼓励企业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比如主动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深化与东盟、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合作,推动外贸市场多元化布局,协调各类资源,举办贸易投资对接活动。同时,鼓励企业合理规避贸易违约等风险,用好用足出口信用保险服务,做好市场、国别、合作方的研究和预判。
静安区还加强与进出口银行合作,助力企业获得更低成本的政策性融资贷款,降低运营成本。建立AEO认证指导中心“1+4”服务体系,指导重点贸易企业开展AEO认证,加快海关通关便利、海关信用管理体系以及进出口实务政策的宣传。积极推动银之蕨贸易等重点企业进入AEO重点培育库。
同时加大制度创新,发展首发经济。静安区深化全市首个“优质产品进口示范区”和“全球新品首发地示范区”建设,依托南京西路“世界橱窗”和张园等特色首发空间,借助中国时尚产业盛典、上海国际美妆节、国际光影节等文商旅体展活动,吸引和推动更多全球新品和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联手上海海关,共同打造“静安张园高端品”等保税数字化应用场景。在海关总署的支持下,研究探索依托张园专用型保税仓库新的功能突破。更好将城市文化、历史底蕴嵌入焕新后的城市空间,提升空间品质,塑造核心功能,不断提升南京西路商圈在国际品牌集聚度、时尚潮流引领度和国际化消费便利度能级,努力推进时尚消费这一重点产业在中心城区的创新突破,今年以来,成功开展了意大利珠宝品牌VETIVER(维缇珐)、锦唯禄旗下品牌Brandtique Jewels的保税活动。

本土产业做大做强
今后,“出海”专业服务将更为复杂综合。为此,静安区将引导专业服务头部机构把握窗口机遇,为本土企业“出海”提供战略咨询、法律服务、组团出海策划、海外合作对接等综合性、集成式专业服务,打造本土“四大”。
静安区也将抢抓转型机遇,做强总部及重点产业。比如推动跨国公司总部企业2.0转型发展,链接跨国公司资金、资源、技术、渠道等行业资源和专业基金投资机构结合,推动中国本土创新品牌发展。静安区也在培育本土创新品牌,打造增长新引擎。一方面加强政策支撑。推出促进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助力企业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增强企业在静安深耕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发挥开放度高优势,支持本土创新品牌与国际知名品牌联手,为本土品牌打开全球市场提供支持。推出“百企成长计划”从人才、创新、出海等方面加强对本土品牌企业的支持。
与此同时,静安区促成欧莱雅中国、赛诺菲中国和专业机构凯辉基金合作,在静安落地凯辉创美未来产业基金、赛诺菲凯辉医药创新基金,促进产业、资本与区域优势深度融合。推动形成千亿级皮肤健康产业集群,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本土品牌。下一步,还将探索与生物医药、国际时尚品牌等领域的“链主企业”共建创新孵化平台、让更多本土品牌快速成长、提升能级、走向国际。
一个国际友好街区也正逐渐成型,吸引外来消费。静安区积极创建国际友好街区,建设南京西路地区“静安国际会客厅”,便利企业获得就近高效的信息和服务。扩展离境退税和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的服务点,邀请更多品牌和商场开展相关业务,增强南京西路国际商街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加大对外来消费的吸引力度,增加外籍人士入境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