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前县打渔陈镇:人居环境提“颜值”增“气质”
大象新闻记者 刘洋 通讯员 王传帅 孟茹
台前县打渔陈镇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重点任务,坚持“四个三”工作做法,逐步剖析、理清思路,围绕村容村貌提升和长效管护,破难题、抓关键、建机制,持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增“颜值”、升“品质”、固“成效”,不断擦亮生态宜居底色,提高人居环境舒适度。

坚持“三个步骤”,理清工作思路。一是统一学习明差距。组织30村支部书记利用支部书记例会召开人居环境提升推进会,通过看变化、听做法、问细节,打破固有观念,学习先进经验,明晰自身差距。二是实地观摩拓思路。开展人居环境实地观摩活动,逐个村居到、逐个干道看、逐个巷子走,以“环境整治我来讲”形式,引导“两委”干部立足实际,现场说想法、谈措施、献计策,收集好点子8个,不断拓宽方法思路。三是集中研判定方案。坚持“一村一方案”思路,召开集中研判会,结合各村短板、优势情况,针对性拟定整治任务、阶段节点、整体目标,并协调职能部门相关负责同志会上提意见、作指导,推动方案制定更加精准有效。
破解“三个难题”,夯实整治根基。一是宣传发动,破解“两张皮”。采取“支部推动、党员促动、党群互动”的工作方法,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倡议书、入户走访、大喇叭广播等形式动员500余名群众参与,避免“干部干、群众看”两张皮现象。二是推动下沉,破解“劳力少”。针对8个村外出务工多、劳力短缺问题,发布动员令,引导镇机关党员报到,党员志愿者等70余人人全部下沉,主动认领任务、开展整治工作,化解人力不足难题。三是创新形式,破解“成本高”。建立“财政补一点、企业帮一点、乡贤捐一点、村民出一点”模式,以村为单位,多渠道筹集资金,专人负责、专款专用、公开透明,有效解决资金落实难、成本投入大问题。
健立“三项机制”,推动常态长效。一是建立定期评选机制。每季度在各村开展“最美胡同”“最美庭院”评选,按照“个人荐、群众选、村里推、组织评”方式层层筛选、逐级把关、统一授牌,目前30村累计评定14个庭院,以精神激励带动人人参与。二是建立人员定岗机制。建立“路长制”“胡同长制”,推动镇包村干部分包主干贯通路,村“两委”成员分包村内大街,党员分包背街小巷,逐级定岗定责,不断强化精准管理、日常管控。三是建立督导考核机制。推行“一周一专题调度,一季一观摩评比”常态化督导机制,将考核结果与党员评优评先、村综合考核、项目资金安排等挂钩,压实责任、提高执行力,不断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常态长效。
审核:张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