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教育培训的一场“华山论剑”!青岛市第三届农民教育培训教师说课竞赛成功举行
4月23日,由青岛市农业农村局、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青岛市总工会联合主办,青岛市农技中心承办的青岛市第三届农民教育培训说课竞赛在青岛开放大学学术报告厅举行。竞赛聚焦“锻造乡村振兴先锋队,激活农业发展新动能”这个主题,来自全市涉农区市的23名农民教育培训教师,围绕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综合素养等四个主题展开同台竞技,经过激烈角逐,来自青岛城市农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杨铭鑫,凭借“农业常见外来入侵昆虫识别与防治”的授课技压群雄,获得授课比赛第一名。竞赛共评选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并评选优秀组织奖6个、团体优胜奖1个。来自市农技中心以及区市基层一线的近百名农民教育培训教师骨干、农业技术推广骨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等现场观摩竞赛。


打造乡村振兴人才孵化器
举办说课竞赛既是检验农民教育培训成效的“试金石”,更是乡村振兴人才的“孵化器”,青岛市自2023年举办首届农民教育培训教师说课竞赛以来,有59名优秀农民教师参加了该项赛事,其中既有农广校体系专职教师,农民田间学校、农民教育培训社会机构等兼职教师,也有“土专家”“田秀才”。通过竞赛,从选手中选育出2名“青岛市技术能手”,10名“青岛市农民教育培训行业技术能手”,2024年遴选5名优秀选手参加全国说课竞赛大区赛和全国赛,其中3名选手获全国优秀奖,1名获全国三等奖,1名获全国一等奖,莱西市的贾延樽被中央农广校纳入全国共享师资队伍,承担全国性农民培训、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改革等任务。本次参加青岛市说课竞赛的参赛选手均纳入全市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库,46名培训教师成为青岛市农民讲师团成员,承担全市农民教育培训、课程建设和教学资源开发等工作。

参赛选手相较往年呈现出“三多”,即青年选手多,35岁以下选手占比65%,“土专家”占比70%,高学历选手多,本科以上学历占比52%。参赛内容呈现“三转变”,即从经验传授转向科学种植、从单打独斗转向联合协作、从生产导向转向市场导向。大赛组委会主任,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局党组委员、副局长宋晓说:“从参赛选手可以看出我市农业从业人员结构在不断优化,更多的高学历年轻人选择扎根农村,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智力引擎。从参赛内容的转变,标志着农民教育培训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也为我们的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泥土芬芳碰撞智慧火花
比赛中,参赛教师将田间地头的实践经验转化为生动教学案例。莱西市农民高级农艺师解文新以《现代农业与植物语言》为题,将他从业40多年积累的解读植物语言的技术进行了分享,通过植物表征特点防病于未然,可降低作物用药80%以上,解文新每年管理种植大棚上千余亩,帮助农民和种植基地创收超亿元;青岛恒源顺生态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典玉的说课题目是《设施蔬菜生产经营管理》,他以“会种菜不如会卖菜”为说课主旨目标,将他扎根沃野30年,通过实践得出的“品质+品牌+渠道”的销售模式现场分享,他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引入前沿技术、打造明星产品,构建起覆盖青岛市大沽河流域的万亩蔬菜产业集聚地,产品直供京沪高端商超,带动百余户社员年收入1000余万元。

最引人注目的是90后新农人群体。胶州市“农二代”孙玉豪创新采用“沙盘演练法”,引导学员采用逆向思维、横向思维、发散思维、转换思维破局传统农场的变革重生,培养农业经理人的创新思维。作为返乡创业的“京漂金领”,孙玉豪成功创建青岛百业日新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和青岛万众云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注册了农产品品牌“玉王誉”。5年来,孙玉豪创办的企业累计服务土地2.1万亩,服务农户1700家,解决周边200余人就业,带动百余家农户致富。

从"土专家"到"金讲师"的蜕变
“我们要做一粒粒‘金种子’,扎根乡村振兴片沃土开花结果。” 多次参加授课比赛的王伦世高兴的对记者说。作为本次比赛年龄最大的参赛选手,本人就是农民培训的受益者。30年来,王伦世先后参加全国、省、市培训班200多个,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年培训3000人次的全国金草帽农技专家、青岛农业大学和青岛开放大学客座教授,他主讲的《黄瓜花打顶找到病根好防治》课程,在中央电视台17套《农广天地》栏目播出,赢得专家和全国各地农户的好评。现场他动情地说:“农民教育培训让我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培训农民的‘金讲师’,现在我要把这份能量传递给更多乡亲。”青岛市农技中心农教部部长张新介绍,“青岛市已构建起以教育培训为路径,以产业增收为目标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近十年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2.98万人,其中1105人获得农民农艺师职称。举办农民教育培训教师说课竞赛不仅是教学技能的比拼,更是青岛‘新农人’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示。”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 滕丹宁 通讯员 江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