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21年坚守 一碗面里的诚信与温情

李女士正在拌面
在城关区张掖路道升巷的一隅,藏着一家名为“天赐菜拌面馆”的小店。在这里,没有华丽的装修,没有炫目的招牌,却因一碗兰州特色手擀菜拌面,在21年间,温暖了无数食客的胃,也留住了老兰州人心中最本真的味道。
兰州特色受欢迎
清晨的阳光还未完全洒满街道,范先生和李女士这对70后夫妻就已在面馆里忙碌开来。范先生专注地清洗着当天新鲜配送的蔬菜,土豆、青椒、茄子、黄萝卜……每一个都要细细洗净,而后利落地切成粗细均匀的丝状。一旁的李女士则开始调配调料,她的秘制油泼辣椒是菜拌面的灵魂所在,精选辣椒面,浇上滚烫的热油,瞬间香气四溢,光是这独特的香气,就能勾起人们的食欲。
5月7日上午10时30分,厨房飘出阵阵诱人的香味。李女士将炒好的土豆丝、青椒茄子、黄萝卜丝、素炒菜花等菜品,一一端到店门前的桌子上。这些色泽诱人的菜肴,都是用大火快炒而成,保留了蔬菜的鲜嫩口感和丰富营养。与此同时,店门口那口大锅里的水正欢快地翻滚着,范先生将手工擀制的面条抖散,轻轻放入锅中。他的动作娴熟流畅,手腕翻飞间,一把把面条便在沸水中舞动起来。待面条煮至恰到好处,迅速捞出,拌上熟油,防止粘连,等待与美味的配菜相遇。
不一会儿,李女士将提前精心熬制的肉臊子、各色配菜依次拌入面条中,再熟练地淋上辣椒油、蒜泥、韭花酱等调料。瞬间,油亮的面条裹满了鲜香的配菜,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我们的面条全是手工擀制,肉臊子和调料也都是自己制作,不用便宜的边角料,蔬菜都是当天现买的新鲜货。”李女士自豪地介绍道。这份对食材的严格把控,对品质的执着追求,正是他们经营面馆21年的秘诀。
从11时开始,小店渐渐热闹起来。写字楼的上班族、附近的老街坊、慕名而来的食客,纷纷走进这家充满烟火气的面馆。大部分都是回头客,他们轻车熟路地点上一碗面,与老板寒暄几句,便在桌前坐下,等待着美味的到来。
让食客吃好、吃饱、吃舒服
范先生和李女士深知,诚信经营是小店立足的根本。面大面小、菜多菜少,都由食客说了算,续面也无须加钱。“年轻人食量不一样,有人一碗就饱,有人得加两回面。下面的时候,我们都会提前问问,掌握好量。”李女士笑着说。他们做的是老百姓的家常饭,就是要让每一位食客都能吃好、吃饱、吃舒服。若是堂食的客人没吃完面,他们会关切地询问意见,认真倾听每一条反馈,用心改进,用真诚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说起为何选择开面馆,李女士眼中满是温情。她是奶奶带大的,儿时,奶奶做饭时,她总爱守在灶台边。奶奶最常做的菜拌面,成了她记忆中最温暖的味道。长大后,父母工作忙,小小的她踩着小板凳,就已能熟练地为家人烹饪饭菜。成家后,她又将这份美味做给女儿吃。渐渐地,开一家面馆,把老兰州的味道传递给更多人的念头在她心中生根发芽。
创业路上有艰辛也有喜悦
如今,女儿在厦门大学读大二,夫妻俩一边经营着面馆,一边供女儿读书,生活虽辛苦,却也充满了奔头和喜悦。在这家小小的面馆里,氤氲的面香中,藏着经年累月的默契。老顾客张阿姨进门后,会自然地提起面汤壶,倒上一碗面汤,边喝边与老板唠家常;当年跟着父母来吃面的小朋友,如今也带着自己的孩子前来品尝这份美味。这里早已不只是一家面馆,更是人们情感交流的温馨场所,承载着无数人的回忆与故事。21年的时光,足以让青丝染上白发,却未曾改变范先生和李女士对美食的热爱,对诚信经营的坚守。他们用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手擀菜拌面,书写着平凡生活中的不凡故事,让老兰州的味道在岁月的长河中,愈发醇香绵长。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建荣 见习记者 赵玉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