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丨佛山“青商力量”,如何续写民营经济传奇?

5月15日,以“湾区新生代,同心筑未来”为主题的2025湾区青年企业家日活动举行,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200多名青年企业家相聚佛山。现场,青年企业家代表宣读《凝聚佛商力量,助力再造一个新佛山》倡议书,面向全市青年企业家发出“在‘再造一个新佛山’征程上勇打头阵,青蓝接力,薪火相传”的倡议。
青年企业家是一座城市“今天的增长点”,也是“明天的竞争力”。
佛山是一座盛产企业家的城市,改革开放40多年来,佛山的产业江湖从不缺优秀的企业家,第一代“洗脚上田”的企业家们创造了民营经济的传奇。如今,“年逾四十”的佛山制造正面临“中年危机”,这是给第一代企业家的转型命题,更是给青年企业家的开拓命题。
近十年来,在佛山的产业江湖上,一边是“接班潮”方兴未艾,一批年轻的二代企业家走上舞台,带领企业在市场一线冲锋陷阵;另一边是青年创业者竞逐科创新领域,攻坚“卡脖子”技术,照亮了佛山新兴产业的新赛道。
与此同时,佛山也厚植青年企业家成长的土壤。3月3日,2025年第一期“佛商青训班”举行开学典礼。第一期“佛商青训班”于 3—6月分阶段进行,通过理论教学与实地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助推青年企业家成长,为“再造一个新佛山”贡献青春力量。
开学典礼上,佛山市委书记唐屹峰做开学动员讲话时强调,要围绕“再造一个新佛山”的目标,进一步凝聚共识、凝聚力量,走稳走实高质量发展之路,全力以赴建设一个高品质现代化的新佛山。在佛山以“二次创业”姿态“再造一个新佛山”的当下,青年企业家们正以实际行动积蓄“新佛山”的澎湃动能,续写民营经济的传奇故事。

青年企业家代表宣读《凝聚佛商力量,助力再造一个新佛山》倡议书。
佛商精神奔腾不息
“我们将坚守主业、做强实业。锚定现代化产业体系,二次创业再出发,在‘经济大市挑大梁’中奋发有为。‘打开世界地图做生意’,我们放眼全球,续写商业传奇。”在2025湾区青年企业家日活动现场,8位佛山青年企业家代表宣读《凝聚佛商力量 助力再造一个新佛山》倡议书。
倡议书呼吁,佛山企业家要“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守法善经营,先富促共富”;要以“敢饮头啖汤”的精神,再造一个新佛山。
“青年企业家要有决心做中国最好的企业、做中国最好的企业家、做世界级的企业家。”活动现场,佛山市政协主席李政华勉励青年企业家,要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有爱心,成长为中国年轻一代的杰出代表。
佛山市副市长陈新文希望,青年企业家们要传承父辈的改革创新精神,勇于向低效产能、落后产能“开刀”;要拥抱先进制造、技术,运用跨界思维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拓展国际视野,推动原始创新和品牌建设。
上世纪80年代,佛山凭借临近港澳的优势,成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一大批乡镇企业家抓住机遇,从家庭作坊起步,大胆创新,勇于试错,一步步摸索前行,创造了佛山民营经济的传奇故事。
续写商业传奇,离不开精神传承。由佛山青年企业家共同发布的倡议书,彰显出佛山新生代企业家发扬佛商精神、勇担创新使命的志向与决心。
近年来,随着佛山民营企业进入代际传承的关键阶段,青年企业家传承与创新成为佛山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其中,佛商精神的传承又是传承工作中的重头戏。
代际传承,需要一代、二代同频共振。为此,佛山各级工商联围绕佛商精神传承开展了积极探索,主动引导青年企业家传承弘扬佛商精神,助力佛山民营经济行稳致远。
对外,佛山积极组织青年企业家走出去,吸收全国各地优秀的商业精神。近年来,佛山组织青年企业家健康成长营,先后带领青年企业家走进浙江、福建等地研学。在浙江,青年企业家们走进宁波“海丝之源百年和丰”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感悟先贤家国情怀。在福建,青年企业家走进晋江经验馆,感悟“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晋江精神……
对内,佛山推动老一辈与新生代“牵手”,通过“青蓝接力 薪火相传”佛商传承行动,以“传帮带”的方式助力精神传承与事业传承。佛山市工商联先后认定了16名佛商导师,截至目前,16名佛商导师与36名市区优秀青年企业家完成结对,累计开展5场佛商青蓝沙龙活动,近300名青年企业家参与其中。佛山市区两级佛商导师累计逾百名。
当前,面对风高浪急的全球贸易形势,青年企业家们备受考验,也更需来自佛商精神的激励。“我们要弘扬‘敢饮头啖汤’的改革创新精神,传承好、发扬好父辈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大胆闯、大胆试,才能破局突围、再攀高峰。”佛山市青年企业家联合会会长叶永楷说。
实际上,在佛山民营经济的丛林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青年面孔,正以“敢饮头啖汤”的精神,开拓新的事业版图。
科技“创一代”涌现
在2025湾区青年企业家日活动上,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总工、原国家测绘局总工张全德受邀作北斗规模化应用主题分享,他引导青年企业家积极应用新技术,助力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在外界印象里,过去活跃在佛山这片产业土地上的企业家,多是草根出身,以擅长打“地面战”和攻占市场著称。但近年来,佛山涌现出一批新科技“创一代”,带领佛山制造闯入基础材料、精密制造等技术密集型产业,成长为全球高科技舞台的新角色。
“90后”顺德人黄安杰大学就读于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师从中国力触觉反馈技术领军人物、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宋爱国。2015年,黄安杰大学毕业后,选择返乡创业,创立了佛山市增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增广智能”)。
增广智能自2018年成立以来,以“高端国产替代”为战略,通过自主研发实现电动执行器核心技术的突破。2024年公司营收达数千万元,客户覆盖比亚迪、华为、富士康等头部企业,产品横跨3C电子、汽车制造、医疗等多个高精度需求领域。
黄安杰的故事是新一代佛山青年企业家创业的缩影。他们普遍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并且瞄准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金量的新兴产业领域。
曾超峰比黄安杰更早两年开始创业之旅。2013年,曾超峰在南海平洲的一家废弃鞋厂起步,看似与老一辈乡镇企业家颇为相似,但实则大不相同。曾超峰毕业于中南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曾在全球领先的切削刀具生产商瑞典山特维克公司任职高管。他所创办的广东原点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原点智能”),创始团队均有着良好的学历背景或从业背景。
在创业之初,原点智能团队就瞄准了“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工业母机,而且是工业母机领域中的高端数控机床。这一目标源于曾超峰在从业过程中发现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工业母机领域的差距。这是一个高技术壁垒的行业,要跻身其中并不容易。
早期,原点智能主要研发生产金属切削机床,并于2019年成为丰田、本田、日产三大日系主机厂唯一的国产机床一级供应商。2020年起,原点智能开始攻坚高端激光数控机床领域,不断突破高档数控系统、CAM软件、先进光学系统等一系列“卡脖子”难题,其高端激光数控机床产品成功实现在航空航天、超硬材料等国家重大关键领域的广泛应用。
在曾超峰起步创业的同年,刚刚获得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学位的陈贤帅,放弃了英国、德国等国家著名高校提供的高薪任教与深造机会,进入广州市中国科学院任职精密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在这里,陈贤帅与团队攻克了一项全球首创、基于影像技术和3D打印技术的个性化3D打印牙科种植体核心技术。为了推动技术产业化,他决定“下海”创业。2015年,陈贤帅来到佛山创办了广东中科安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科安齿”),在国内首次开发出通用型牙种植体,填补了国内空白。
拥有独创技术的中科安齿发展迅猛。在德勤2020中国高科技高成长明日之星评选中,中科安齿与小鹏汽车、华为、大疆创新、华大基因等企业同时入选“粤港澳大湾区最具创新力公司 GBA50”。
以增广智能、原点智能和中科安齿为代表,一批投身高科技领域的高学历青年创业者,正在谱写佛山产业的新故事。
“创二代”的转型挑战
在佛山青年企业家中,“创二代”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过去10多年间,佛山民营企业开始密集交接班,一大批佛山民企的创始人逐渐退居幕后,推动一批新生代企业家走向台前。
“创二代”能否顺利接过雄厚的制造业家底,这关乎佛山经济的未来。尤其是当前佛山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于二代企业家而言,如何站在父辈的肩膀上,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也是摆在眼前的一道考题,每一个“创二代”都需要答题。
坐落在南海桂城的广东瑞洲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瑞洲科技”)是国内柔性材料智能切割设备领域年产值规模最大的企业,被誉为柔性材料国内第一智能“剪刀手”。国内个性化服装定制行业前百名企业中,九成以上使用了瑞洲科技的设备。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瑞洲科技主导设备的硬件制造,而软件则是采取合作开发的模式,需要支付较高费用。一套百万元的设备,软件价格可以占到四分之一左右。2018年前后,公司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眼看着订单大增而软件成本居高不下,瑞洲科技董事长郭华忠希望能靠自己人啃下这块“硬骨头”。
彼时,计算机科班出身的“二代”郭瑞洲正在飞利浦荷兰总部就职。虽然相隔甚远,但郭华忠每次带产品去欧洲参展,郭瑞洲都会去帮忙做翻译,一来二往,他逐渐熟悉了企业的情况。
“父亲希望我回公司帮他,我自己也有意回国发展,但想从自己更擅长的领域入手。”郭瑞洲说,经过一次长谈,两人商讨出了一个方式——郭瑞洲邀请了几个大学同学,一同回到佛山成立一家软件公司,以供应商的身份向瑞洲科技提供软件技术。
得益于专业对口,又有世界500强企业的研发经历,郭瑞洲的团队用了半年时间,研发出适合瑞洲科技应用的软件系统,如今自研系统已经应用到瑞洲科技90%的订单中,且综合成本只有之前合作开发的30%—40%。
郭瑞洲不是个例。在佛山,以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变革的“创二代”不在少数。纺织服装业是瑞洲科技的下游行业。佛山市嘉谦纺织有限公司(下称“嘉谦纺织”)专注于针织面料的研发、织造与染整,拥有超过5000种针织面料,是众多国内二线运动品牌的关键供应商。
10年前,“创二代”蔡振雄加入公司,肩负起家族企业传承重任,也开启了转型探索。蔡振雄刚入职公司时,正值“小单快反”模式兴起,该模式要求企业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快速生产交付。蔡振雄意识到,数字化改造是唯一的出路。
自2015年起,嘉谦纺织便开始了其智能化革新的旅程。他借助物联网RFID技术,为嘉谦纺织入料、出货打上统一的电子身份证。改造后,嘉谦纺织在物流效率提升30%的同时,人力成本也降低了三成,仓库和物流自动化程度得到有效提升。
守业并不比创业简单。“创一代”多是探索“蓝海突围”,而“创二代”面对的是“红海厮杀”,接班的“创二代”,几乎都无可避免地走上转型这条必由之路,而这本身也是一个创业的过程。
新赛道的“再创业”
实际上,除了延续老产业的寿命,不少“创二代”在积极寻找新增量。他们沿着原有产业链开拓新板块,探索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业务拓展要考虑两个问题,第一,行业是否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二,是不是基于原有主业的拓展。”近年来,在公司总裁许腾徽的带领下,“管道大王”日丰开拓了两个全新板块,分别是净水和防水。净水板块产品以全屋净水机为主,防水板块则包含多种防水涂料。虽然是新板块,但两大板块均与水有关,也跟日丰主业塑料管道有直接关联。
与主业有关联意味着新板块可以直接借力品牌和渠道,相比从零起步踏入陌生行业,风险更为可控。虽然市场风急浪高,但日丰近年来依然保持营收稳健增长。
无独有偶,广东何氏水产有限公司(下称“何氏水产”)“创二代”何德,也站在父辈打造的水产王国上,打开了一条新赛道。何氏水产深耕活鱼行业20多年,是国内市场辐射最广、规模最大的淡水优质活鱼冷链物流企业。2018年底开始,何德开始参与企业经营。他敏锐察觉到市场需求的变化,并主动出击,组建创业团队,切入鱼片预制菜领域,打造了“蹦蹦鱼”品牌。
如今,何德带领着超500人的团队,让“蹦蹦鱼”品牌突破地域限制,加强渠道渗透,线上线下结合,成功推动“蹦蹦鱼”从新锐品牌跃升为行业标杆品牌,连续两年进入胡润中国预制菜生产企业TOP100,鱼片产品连续两年全国销量第一。
除了在国内寻找新赛道,也有不少“创二代”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希望找到更广阔的市场。
实际上,“出海”一直是佛山企业的热门话题,但在过去,企业“出海”大多表现为产品卖出去。如今,年轻一代企业家正尝试推动研发、生产、服务、营销等中间环节“出海”,扩大海外市场占有率。
坐落在佛山市南海区的宝索企业集团(下称“宝索集团”),深耕生活用纸装备行业35年,已成为国内领先的卫生纸机和生活用纸后加工设备的供应商,其卫生纸机市场份额在全世界范围内名列前茅。
2021年,“创二代”彭伟东推动公司在意大利卢卡建立了其首个生活用纸后加工设备海外研发中心——桥拓科技。“以卢卡作为桥头堡,可以让宝索集团的纸巾折叠设备走向欧洲主流市场。”彭伟东介绍,目前,桥拓科技已成功向意大利、波兰、罗马尼亚等欧洲国家客户提供多条全自动卫生纸、面巾纸、擦手纸生产线。
在彭伟东加入宝索集团的2016年,宝索集团海外业务与国内业务占比接近二八开。如今,宝索机械海外业务占比已经达到 35%。
“意大利研发、中国制造、意大利调试、国际品质,这是桥拓科技的竞争优势。”彭伟东说。在国内的造纸设备行业中,宝索集团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接下来,桥拓科技必须继续保持在“研发出海”上的领先地位,走好自己的国际化路线,打造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技术护城河。
撰文:林东云
【作者】 林东云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