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四川这个工作室以100%合格率狂揽34国订单丨产业跃升中的工人力量
川观新闻记者 陈松 田珊/文 向宇 图/视频
焊花里蹦出国际订单!作为全国劳动模范、首届“四川工匠”称号获得者,钟俊林领衔的“钟俊林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曾创造了出口机车构架探伤焊缝一次合格率100%,拿下共建“一带一路”34个国家和地区大单的纪录。
4月14日,“产业跃升中的工人力量”四川省总工会主题采访活动(北线)走进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川观新闻记者带你探秘这个“开挂”的工作室。

全国劳动模范、首届“四川工匠”称号获得者钟俊林。
在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钢结构事业部的厂房内,火花飞溅的车间里,钟俊林的名字早已成为一面旗帜。“近年来,工作室聚焦焊接自动化、智能化技术革新,完成20余项焊接机械手应用技术攻关,使机车构架框架外焊缝焊接自动化率从30%提升至85%,效率提升30%以上,创造经济效益1000万元以上。”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陈晗说,最了不起的是,工作室参加出口机车研制,以构架探伤焊缝一次合格率100%的高品质赢得共建“一带一路”34个国家和地区用户的认可,拿下大单。

4月14日,钟俊林在接受“产业跃升中的工人力量”四川省总工会主题采访活动记者采访。
奥秘来自何处?在钟俊林看来,他的工作室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独特的创新机制——“揭榜挂帅”。这一机制鼓励一线职工主动“揭榜”解决生产中的工艺难题,并通过即时奖励激发参与热情。例如,在“国际桥梁散索鞍”焊接项目中,面对国内技术空白的挑战,他的工作室团队采用“倒班制”连续作战,最终一次性通过国际验收,填补了国内桥梁散索鞍焊接技术的空白。
走进钟俊林的工作室,既有72平方米的多媒体教室,更有710平方米的培训实作教学基地,基地装备着20个焊接工位、30余台焊机及焊接检测设备。“‘工匠精神需要代代相传’,这是我常对徒弟们说的话。”钟俊林告诉记者,工作室将传统师徒制与现代培训体系结合,构建了覆盖初、中、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链条。例如,徒弟缪辉在钟俊林指导下,从初级焊工成长为高级技师、四川工匠,成为公司拔尖技术骨干。
为对接国际标准,工作室还引入欧洲焊接体系认证(EN15085),开设国际焊工培训班。自2007年起钟俊林担任国际焊工教师以来,他累计培训国际焊工1500余人次以上,为行业输送了大批复合型人才。

中国中车劳动模范、高级技师赵玉东正在指导学员操作自动焊接机器手作业。
从攻克国际技术难题到培养上千名技能人才,这个扎根一线的创新工作室,以“匠心精神”书写了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的奋斗篇章。而这样的事迹不仅仅发生在“钟俊林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近年来,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以加强劳模工作室建设为重点,培育了15个劳模创新工作室,涉及电焊工、冷做工、机车电工、锻工、机械加工、钳工等工种和科技人员及巾帼立功工作室,其中3个成为四川省劳模创新工作室。
从全市来看,资阳市总工会将培育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作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点内容,专门印发《资阳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目前累计建成市级工作室66个,省级工作室12个,成为全市技能人才创新创造的主要平台。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钟俊林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经验入选全省产改典型案例,在成渝中线高铁重大项目一线联合建设的工作室和工匠学院入选全国总工会创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