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武乡县大有乡“小木耳”激活村集体经济“主引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16:06:00    

4月16日,在武乡县大有乡江岭村木耳种植基地,十多名工人正忙着卸车、搬运、摆放新到的菌棒,他们在大棚里进进出出,努力将木耳菌棒整齐有序地安置好。江岭村党支部书记董五则还是有些心急:“邻村的菌棒都已经上架了,要是错过了黄金期,木耳产量可就受影响了。去年邻村靠这赚了10万多元,今年我们也想超过他们,必须加把劲!”
  董五则说的邻村,是大有乡最早发展木耳种植业的王庄沟村。这些年,王庄沟村靠着木耳种植,村集体经济越来越壮大,周边村子都特别羡慕。
  一村好不算好,村村好才是真的好。在王庄沟村的热心帮助下,去年江岭村试着种了1个木耳大棚。董五则介绍:“建这个大棚花了5万多元,买菌棒又花了3万元。一个大棚差不多一亩多地,能放1.5万个菌棒,每个菌棒能产1两左右的木耳,去年这一个棚就纯收入4.5万元。”
  试种成功后,江岭村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当成抓基层、打基础、促发展的关键。村里投资70万元,新建了7座木耳大棚和1座晾晒棚,全力推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如今来到江岭村木耳种植基地,工人们忙得不可开交,一辆辆装满菌棒的货车在园区外排起了队,新建的一栋栋木耳大棚在春日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银光。走进木耳大棚,一股热浪扑面而来,菌棒被码放得整整齐齐。
  今年60岁的村民董树清经过去年的种植实践,已经成了木耳种植的行家。他说:“现在是发菌期,就是让菌丝体在栽培料里生长扩散。菌棒堆放高度可不能超过8层,要是堆得太高,菌棒里面温度会升高,很容易出现高温烧菌的情况。”
  董树清一边和工人们摆放菌棒,一边分享经验:“发菌的时候,温度、湿度、光照、通风这些管理工作一样都不能疏忽。温度最好控制在25摄氏度左右,别让温度忽冷忽热;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在55%-65%,要是湿度低于50%,就在地面喷点水增加湿度,要是高于65%,就得适当通风降低湿度。大概一周后,就能割口、上架了。”
  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近年来,大有乡根据当地产业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集中资源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链条。按照“基地规模化、绿色生态化、模式多元化、销售品牌化”的思路,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推动木耳产业朝着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同时,积极争取帮扶资金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用来建设木耳产业基地、购置设备、培育菌种等,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随着木耳产业不断提质增效,当地农民不仅能拿到入股分红,还能在木耳产业基地打工,实现了稳定增收。
  董五则感慨地说:“去年为了种木耳,我们又是外出考察,又是请专家教学,还组织实地培训,准备了整整一年。再加上去年成功试种的经验,村民们积极性也特别高,所以我们村才敢一下子投资70万元发展木耳产业。”
  大有乡党委书记赵鹏飞总结道:“事实证明,把农民组织起来,整合各类资源,把资源变成资产、资金变成股金、农民变成股东,不仅能壮大村集体经济,还能让村党组织更有凝聚力,让村子充满活力,让村民更有归属感,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赵海鹏 郭霞)

来源:山西日报

编辑:贾霄星

相关文章
【乡村振兴看发展】麦积区石佛镇:设施农业赋能 樱桃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5-04-21 17:25:00
东岳机械重金押宝机器人领域 被投资企业成立尚不足一月
2025-04-21 16:27:00
武乡县大有乡“小木耳”激活村集体经济“主引擎”
2025-04-21 16:06:00
云南: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3%
2025-04-21 13:33:00
慈利:“刨土姑娘”扎根农村“刨”成乡村振兴领头雁
2025-04-21 12: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