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女儿车内调座椅压死2岁弟弟!父母告车企索赔200万,法院一纸判决掀争议
口红灯亮起,宗某的商务车停在车流中。后座妻子猛然回头——5岁的女儿已将座椅调到最低,2岁儿子的头被死死卡在座椅下,全身青紫,无声无息。一声尖叫撕裂车内平静:“孩子没呼吸了!”这一幕发生在2023年5月1日,上海街头。11时,医院抢救室宣告男孩死亡:缺氧缺血性脑病,年仅2岁7个月。
窒息悲剧与责任漩涡
当天,宗某驾车载妻子吴某及两个孩子就医。监控与询问笔录还原了致命10分钟:妻子坐第二排右侧,5岁女儿在左侧玩耍,2岁儿子独自趴第三排玩手机。10时30分,女儿摆弄座椅调节钮,座位突然下沉压住弟弟头部。宗某停车查看时,孩子已无生命体征。尸检报告直指“挤压窒息”。

图片素材与事件无关(来源于网络,侵权删除)
悲痛之下,宗某夫妇将汽车生产商告上法庭。他们咬定车辆设计致命缺陷——座椅调节无自动回缩功能,压力过大,且缺少醒目警示。索赔清单列满200万元:医疗费、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车企未尽义务,害了孩子!”原告律师当庭控诉。
车企反击如刀。证据显示:涉案车辆通过国家强制认证,座椅手动调节符合国标;《用户手册》白纸黑字警告:“必须安装儿童保护装置”“未正确安置可致儿童死亡”。被告律师冷声质问:“父母在哪?为何不用安全座椅?为何放任幼儿操作?”监护失职的指控,瞬间将矛盾推向高潮。

图片素材与事件无关(来源于网络,侵权删除)
法院判决:边界划清的冷峻一锤
上海高院8月14日公布判决书,细节如冰锥刺入人心。经查,该商务车2021年出厂检验合格,手册“座椅与保护装置”章节多次警示风险:“为降低伤害,必须使用儿童保护装置。”法官当庭展示图文证据—父母未提供安全座椅,儿子在第三排无人看护。最终,法院驳回全部诉求:产品无缺陷,警示已尽到,事故根源在监护真空。
一纸判决,终结诉讼,却难平争议。社交媒体上,网友炸锅:“车企真没责任?”“父母心太大!”而法律界沉默:当幼童生命陨落,质量与监护的边界,从来鲜血淋漓。
来源: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