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更鸟首次来太原做客,很有可能是“迷路”了!专家:鸟类会因多种因素偏离正常的迁徙路线
3月29日,太原市迎泽公园飞来一只英国国鸟欧亚鸲(俗称知更鸟)。几天来,它活跃在公园各处,这里的草坪和灌木丛为其提供了临时驿站,也吸引了众多拍鸟爱好者前来拍摄(本报4月1日曾对此予以报道)。欧亚鸲体长十二三厘米,拥有亮橙色胸部及面部羽毛,背部呈橄榄灰褐色,腹部灰白色,是我省首次发现此鸟类踪迹。
欧亚鸲第一次“做客”山西,是“迷路”了?还是飞行途中半路来“补给”?它在我国常见吗?带着这些疑问,4月7日,山西晚报记者来到山西大学,专程采访了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郭东龙教授。
欧亚鸲来访山西是“迷路”了?
“听鸟友说,3月29日太原来了一只欧亚鸲,我感到特别高兴,但当时我正在外地进行鸟类调查,未能亲眼目睹它的真容。4月5日,回到太原,我就第一时间去迎泽公园西门看这只鸟,但很遗憾它已经飞走了。据说这只欧亚鸲是4月4日走的,在太原共待了一周。”当日一见面,郭东龙教授就兴致勃勃地说,这是欧亚鸲首次在山西发现,为山西省鸟类新纪录种。
郭东龙,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山西省动物学会秘书长,山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常务理事。1981年考入山西大学生物系动物专业,1982年师从生物研究所刘焕金老师学习鸟类学。1985年留校以来一直从事动物学、鸟类学及生态学研究工作,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至今仍然活跃在鸟类多样性监测第一线。
郭东龙介绍,由于欧亚鸲在我省第一次被发现,暂定为“迷鸟”比较客观。“迷鸟”可以理解为“迷路的鸟”,也就是说鸟类偏离正常的迁徙路线后,在不该出现的区域被发现,这种情况多与环境、气候变化等因素相关。
据了解,欧亚鸲以胸前的亮橙色羽毛和婉转鸣声闻名,在欧洲被视为“希望”的象征。其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及北非,在欧洲是常见留鸟或迁徙鸟类,在中国,欧亚鸲属罕见冬候鸟。欧亚鸲属于雀形目鹟科小型鸟类,以昆虫、蜘蛛和浆果等为食,喜独居,善地面跳跃觅食。据说它很活泼,领域性很强,在太原的几天,它还常驱赶周边红胁蓝尾鸲、北红尾鸲等鸟类。
“只有经过长期、持续性的鸟类多样性监测,才能究其背后的真实原因,这也是鸟类多样性监测的意义所在。”长期在一线开展鸟类多样性监测的郭东龙认为,欧亚鸲在太原被记录和多种因素有关。比如,近年来随着群众性爱鸟、护鸟活动的兴起,观鸟爱好者的增多,是发现欧亚鸲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我省多年来的环境治理,导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加上全球气候的变化等,都是引起鸟类迁徙路线改变的重要因素。
“鸟的种类很多。太原迎泽公园和居民区出现的鸟类多是人类的伴生种,如喜鹊、灰喜鹊、麻雀等,部分鸟类如莺、鹟、鹀等小鸟需要认真观察和区分。”多年来,郭东龙养成了出门携带相机的习惯,方便随时随地拍摄各种鸟类。近5年,他仅在山西大学校园拍摄的鸟类就达70余种,为鸟类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几种方式快速辨认鸟类
作为人类的朋友,鸟类随时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如喜鹊、麻雀、燕子、斑鸠等总会与我们在小区、公园及野外不期而遇。如何能快速识别各种鸟类呢?郭东龙教授介绍了几种辨认鸟类的方式。
第一种是识别鸟类的形态特征。郭东龙说,发现鸟类,首先观察它的个体大小、整体体型及姿态特征。例如,鹳和鹤具有嘴长、颈长、腿长特点,喜鹊身体和尾部修长,鹌鹑、石鸡则较为圆胖。其次,观察鸟的羽毛颜色与斑纹,注意头部、背部、腹部及翅、尾的显著色斑。珠颈斑鸠颈部具有黑白斑点的“围脖”,大斑啄木鸟翅膀有黑白横纹,雄性鸳鸯繁殖期羽色艳丽且具帆状饰羽。最后,看它们的喙、足与翅、尾结构,喙形反映了鸟类的食性。鹰、隼等猛禽的嘴和爪锋利勾曲,适合猎杀动物;苍鹭的嘴尖、长且边缘锋利,适合捕鱼;涉禽(如苍鹭、白鹭)腿长利于涉水行走,游禽(如天鹅、绿头鸭)的足具蹼适应游泳划水。
“鸟类的觅食方式也是识别鸟类的重要依据。比如,啄木鸟垂直攀树并凿击树干,燕子在空中捕食飞虫,斑鸠在地面觅食种子,鹡鸰在水边疾走捕食昆虫。”郭东龙介绍,第二种方式就是观察鸟类的飞行姿态。如啄木鸟、鹡鸰的飞行轨迹呈波浪状,家燕飞行迅捷且常急转弯,鹭类振翅缓慢飞行平稳,猛禽常在空中展翅滑翔。不同的鸟类其鸣声也有明显的差异,斑鸠鸣叫时会发出“咕咕咕”的声音,喜鹊叫“喳喳”,山雀、柳莺的鸣声清脆而婉转动听。
第三种方式是观察鸟类与栖息环境之间的关系。城市中,常见的鸟类有喜鹊、灰喜鹊、麻雀、白头鹎、珠颈斑鸠等,它们栖息于城市公园、居民区;雨燕喜围绕古楼飞行。也有在水域中的鸟类,如苍鹭、白鹭常活动于河流浅滩;绿头鸭、斑嘴鸭擅长在明水面游泳;红嘴鸥常在开阔湖泊上空飞行。红嘴蓝鹊、松鸦、星鸦、啄木鸟、山雀则等多见于森林。环颈雉(野鸡)、山噪鹛、山鹛、棕头鸦雀等多栖息于灌草丛。
郭东龙说,第四种方式是工具辅助与记录。一旦发现鸟类,可以使用“懂鸟”等APP拍照或录鸣声识别,也可对照《鸟类图鉴》进行识别。当然,还可采用望远镜、长焦数码相机等远观其细节。观察期间,最好穿迷彩服饰,以减少惊扰鸟类,并用笔记本标注观察时间、地点、数量及行为,拍照时注意记录生境特征。
只有坚持长期不懈地观鸟,才能提高识别鸟类的能力。但在观鸟时,要尽量与鸟保持安全距离。一般在不惊扰鸟类的前提下进行观鸟,特别是在鸟类的繁殖期,要避免接近鸟巢,禁用闪光灯拍摄。结束观察后,一定要清理观测样点周边的垃圾,不破坏鸟类栖息地。同时,我们还要制止干扰和影响鸟类的行为,拒绝和抵制“棚拍”。
来源:山西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