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一季度就业“质量双升”

今年以来,我市锚定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开局即冲刺。市人社就业部门围绕“3+5+N”重点产业布局,全面推进“就业促进行动”,从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优服务等多维度精准施策,成效显著。截至一季度末,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02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463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944人,全市就业局势呈现总体稳定的良好态势。

政策是就业工作的“指挥棒”。市人社就业部门紧跟自治区就业政策导向,迅速出台《包头市就业促进行动实施方案》,精心梳理并发布26条政策清单和18项服务清单,让就业创业政策通过扫码就能便捷获取。与此同时,失业保险这一稳定就业的“压舱石”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一季度,为7399人发放失业保险金4009.29万元,为4669人次发放技能提升补贴695.85万元,有效减轻了失业人员的负担,提升了劳动者技能。为进一步夯实民生就业底盘,我市将目光聚焦于重点群体。实施“万名青年留包”计划,组织青年就业服务专项行动,为青年群体铺就就业创业之路。一季度,青年群体实现就业6112人。同步开展就业援助月系列活动,为5217名就业困难人员发放2024年度灵活就业社保补贴3688.71万元,新增公益性岗位23人,兜底保障困难群体就业。不仅如此,春风行动专项招聘活动火热开展,提供岗位3.1万个,达成就业意向8600余人。通过建立脱贫人口就业监测机制,全市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20.33万人,脱贫人口务工就业3172人,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人口务工就业558人,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劳动者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就业质量。为了提升劳动者就业竞争力,包头市制定了重点群体“四位一体”项目化培训实施方案,开展补贴性培训机构培训质量分级评估,将8个新业态培训职业(工种)纳入补贴目录,确定66家补贴性培训机构和99个补贴性职业(工种)。通过“互联网远程视频监控 + 电话抽查”、实地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班进行全流程监管。一季度,举办各类技能培训260个班,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6573人次,为劳动者实现高质量就业筑牢根基。

创业是就业之源。我市出台了多项创业扶持政策,实施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让创业者在学习中提升创业能力。一季度,开展创业培训4172人。通过开展创业项目库和“乐业包头创客汇”信息征集发布活动,组织100场次创业服务活动,征集到50个优质创业项目。优化创业担保贷款发放流程,开辟绿色通道,为54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提供“点对点”服务,其中已为10户小微企业和16户个体工商户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564万元,正在为9户小微企业和19户个体工商户办理创业担保贷款,拟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939万元,助力创业者逐梦前行。
搭建企业与求职者的沟通桥梁,才能实现人岗精准匹配。市区两级300名就业服务专员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开展“走企业访需求”活动,建立动态岗位信息库。常态化推进“访企探岗”“送工入企”活动,为杭萧钢构等企业输送470余人。高频次开展招聘活动,开通“就业包头”视频号,创建“直播间”,打造“周五直播”品牌。一季度,全市共举办各类招聘活动168场,服务招聘单位803家,提供就业岗位1.89万个,线上直播带岗和微信公众号招聘信息浏览量104.8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1.4万人次,力保周周有招聘、日日有服务、送岗到身边。

基层就业公共服务,是连接政府与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我市致力于优化基层就业公共服务,开展专题调研,指导各旗县区依托各类资源建立基层就业服务站。通过“送政策进万家”等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2万余份,在各类媒体发布政策信息300余条,发布政策解读视频45期,让就业政策深入人心。
下一步,市人社就业部门将持续发力,健全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协同多部门打造“大就业”格局。计划年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25亿元,开展招聘活动500场以上,保障重点企业用工1万人次以上,优化升级30个以上“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推动就业创业工作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为推进现代化包头建设作出贡献。
(文/图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曹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