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从“时代印记”到乡村振兴新动能那曲市索县供销合作社的服务蝶变映照群众生活变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1 11:35:00    

“以前得靠‘牛背马驮’把物资运到农牧区,现在村民足不出村,在供销合作社网点就能买到质优价廉的商品;过去只能通过供销合作社转卖自家农特产品,现在直接在家门口就能‘直播带货’;过去得用粮票、肉票等票证换取物品,如今这些票证都成了老物件,手机扫码就能轻松下单……”那曲市索县供销合作社退休人员玉拉掰着手指,细数着如今索县供销合作社“老树发新芽”的种种转变,言语间满是感慨。

供销合作社,这个镌刻着时代印记的名词,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近日,记者走进那曲市索县供销合作社,从其兴衰沉浮与再度回归的轨迹中,真切感受到藏北农牧区生产生活面貌的“焕新蝶变”。

时代烙印:从“马背供销”到沉寂落寞

索县供销合作社最早成立于1965年,曾设立6个基层供销合作社,服务范围覆盖全县85%的行政村。

自合作社成立后,“马背上的流动供销队”应运而生。工作人员依靠人力、牛马运输,将服务延伸至全县各个角落。他们为偏远农牧区送去砖茶、盐、粮食、布匹等生活必需品,同时收购牛羊毛、青稞、冬虫夏草等特产。

“冬天运送一趟物资,要跋山涉水、穿过荒原雪地,往往耗时半月以上。农牧民见到我们,就像见到家人一样开心,也特别信赖我们。所以即便再苦再累,我们都干劲十足。”玉拉转述着老同事的话,并补充道,“那时的供销合作社遍地开花,贡献巨大。”

上世纪80年代后,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供销合作社逐渐难以满足农牧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开始走向落寞。

1982年,索县供销合作社尝试“双轨制”改革,成立索县贸易公司,实行计划供应与市场经营相结合的模式。上世纪90年代后,贸易公司完全接替了供销合作社的运营。但由于体制机制滞后,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加之城乡一体化进程加速,2015年,索县贸易公司暂停实体运营。

这段跨越数十年的历程,勾勒出索县供销合作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荣光与困顿。它曾是藏北高原不可或缺的“生命线”,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保障了民生需求。然而,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传统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最终使其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黯然退场。

这段沉寂,是旧有体制与时代发展脱节的必然阵痛,也为它未来的涅槃重生埋下了伏笔。

破茧重生:新模式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2022年4月,索县供销合作社带着新思路“强势回归”。

它依托索县供销电商服务中心的场地优势,打造了超市、快递、直播带货等多业态融合模式。通过“供销+电商+快递”的线上线下平台,提升服务质量与经济效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2023年,索县陆续挂牌成立10个乡(镇)基层社、46个供销电商服务网点,彻底打通了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索县电商发展曾面临物流瓶颈。索县总面积约5800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100米。地域辽阔、地势高峻、村落分散的特点,使得物流配送成本高昂、时效性差。

嘎木乡基层供销合作社工作人员顿旦对此深有体会。在接受县里统一组织的电商培训、掌握一定的电商运营知识和技巧后,顿旦开始通过直播带货,销售藏香、藏辣椒、糌粑、贝母等本乡农特产。

“但每次发货需到200多公里外的县城快递点,运送成本高,发货慢,销量受影响。”顿旦说。

2023年底,供销合作社成立了乡镇快递服务点,实现了直接配送。“两天内就能发货,销量明显提升。”顿旦介绍,乡里农特产品线上销售额从2023年的2万元,跃升到2024年的近7万元。

曾经遥不可及的“网线”,如今变成了家门口的“致富路”。物流瓶颈的突破,让藏北高原的特色产品跨越千山万水,走向广阔市场。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坚实一步,正是索县供销社以现代流通体系赋能乡村振兴、激活农牧区发展新动能的生动写照。

服务升级:连接城乡的振兴新纽带

如今,索县乡镇快递服务点覆盖率达90%,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电商产业的发展。全县农产品电商销售额同比增长40%,达到60万元。越来越多当地特产通过电商销往全国,带动农牧民增收。

快递站点是供销社服务的延伸。索县供销合作社主任曲杰平措介绍,此前县里快递分散经营,缺乏统一管理,导致配送效率低、服务质量差,群众取件不便。

为此,供销社在县城建设了300平方米的快递驿站,并将全县所有的民营快递企业集中于此,方便当地居民寄件、取件。

现在,居民取件时间从平均3天缩短至1天,快递服务满意度从60%提升至100%。

“自从快递可以送到村里,食品、服饰、电器……大家几乎都在网上买。以前要到县里取快递,大家都不敢多买,现在有了供销合作社,买再多也不怕麻烦。”索县荣布镇群众旦增列西笑着说。

“群众需求在哪里,供销合作社服务就跟进到哪里。”为促进农牧业节本增效、增加收入,索县嘎美乡基层供销合作社发挥为农服务经营主体作用,与3个村(居)农户签订了300余亩土地托管协议,提供从种到收的全程服务。

嘎美乡党委书记顿珠多吉说:“供销合作社的服务紧跟需求,通过土地托管模式,解决了本乡小农经营粗放、效率低下的问题,缓解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导致的‘种不了地’‘种不好地’‘无人种地’的困境,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

除此之外,索县供销合作社还积极参加第四届辽洽会、全国供销系统援藏消费帮扶活动、西藏优品北京行活动、藏博会等各类展销会,以及索县开展的农特产品促销活动,将当地优质农特产品推向全国市场,累计销售额达60余万元。

“我们会不断创新举措,提供更精准、多元的服务,让供销社重新成为连接城乡的重要纽带,为乡村振兴注入长效动能。”曲杰平措坚定地说。

从藏北高原到辽阔草原,供销合作社正以崭新姿态扎根农牧区。它不再仅仅是记忆里的温暖符号,而是已成为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桥梁,一端,系着千家万户的期盼;一端,通往现代流通体系的动脉。当传统血脉注入数字基因,这些“老树新芽”正为高原与牧区铺就致富路,让千里沃野焕发出蓬勃生机。(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万靖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
从“时代印记”到乡村振兴新动能那曲市索县供销合作社的服务蝶变映照群众生活变迁
2025-07-21 11:35:00
三色“交通安全码”关联从业资格,上海的快递外卖骑手感受如何
2025-07-03 21:50:00
湖北省推进邮政快递枢纽布局建设 到2027年年寄递业务量将突破80亿件
2025-07-02 00:31:00
“快递已放家门口”?注意!一女子被骗走3万多
2025-06-15 11:43:00
纳米“快递”能送药直达肺部
2025-06-14 10: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