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清|出租车上的“张謇”
离返宁火车出发不足一小时了,我匆匆离开会场,上了一辆尾号4323的出租车,赶往南通西站。
车窗外不断闪过高楼大厦,感觉南通变化非常大,我顺口说了句“南通不错”。正在专心开车的师傅便开始给我介绍城市历史,从古代的通州到当下的江苏第四个百亿城市,从南通建筑业到南通造船业,从南通纺织到南通新能源,从苏通大桥到通州湾建设,几未停口。我插了一句“南通在近代的发展离不开张謇”,还没说完,他立马回应:“是啊,他的贡献极大,南通百姓都知道,他了不起啊!”我答这次就是来开与张謇有关的学术研讨会,他似乎将兴致从说转到了听,问我什么会。我说是张謇企业家学院组织的关于《张謇三十讲》等四部新书的发布会。没想到师傅兴趣很浓,让我详细介绍一下。因为会议材料在旅行包内,不便翻找,便根据记忆向他描述会议规格之高、到会人员之多,以及张謇企业家学院建筑之特色与内部功能之完备,他表示很想进去看看。随后说道:“老师给俺讲讲四本新书呗。”听得出他也是爱书之人,尤其是与张謇有关的书。
我便为他报了书名:一本是南通市人才学会编著的《张謇与人才》,是本研究论文集,分为“引才”“育才”“用才”与“聚才”等专题,图文并茂,突出故事。他说:“一听就是好书。”我说:“你也对张謇有研究?”他一连几个“不敢”后,说自己只是看了几本,不过很钦佩张謇。张謇既然能做那么大的事业,一定得有个巨大的团队,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而这许多人才能够跟随张謇干事创业,一定说明张謇的人才思想了不起。
听他这么一说,我心里暗自佩服,便说:“是这个道理!张謇是个全才,在很多方面都有了不起的贡献。比如这次发布的还有两本,一是关于张謇地方建设与治理思想、实践及其历史遗产的,书名《近现代中国地方治理现代化通论:百年张謇与路径探索》,是上海大学严泉教授所撰;另外一本是关于张謇与中国近代港航事业建设的,题名《走向蔚蓝:张謇与港航现代化》。”他除了应和“好书”之外,语气诚恳地说了句:“好专业哟!”我说是的,都是专家学者花了多年时间研究的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在今天的会场上得到大家的一致点赞。
我又说到罗一民先生的新书《张謇三十讲》,他立马回应:“是罗书记啊?我知道,我看到过微信里传送的他讲张謇的一些篇章,文风朴实,文笔生动,很好读,也很耐读。”罗一民曾在南通为官十余年,历任市长、市委书记,后来回到省里,担任政协副主席等职。罗先生不仅以张謇的“三有”(有理想、有行动、有成就)追求自期,科学施政,对南通的跨世纪发展多所擘画,而且积极助推张謇研究:一方面大力营造更为有利的学术条件,推动创办江苏省张謇研究会,举办一系列重要活动;另一方面自己走在张謇研究的前列,发表了一系列成果,2021年出版的《开路先锋:张謇》广受好评。此次新出版的《张謇三十讲》是他近年来在不同场合所作讲演的文本汇集,著名经济学家洪银兴教授作序,评价此书“于平正处见不凡,于寻常处显卓见”,具有鲜明的“罗氏风格”。
说着说着,望见远处的南通西站轮廓,便赶紧收住,向师傅说了声:“抱歉,讲不完了。有缘下次来南通再坐你的车,继续聊张謇,聊张謇研究。”师傅爽快地回答道:“好的。”
坐在从南通回宁的城际列车上,我又在想一个老问题:是什么原因让张謇在逝世近百年之后仍令人感念并研究?张謇生前曾说过,人生在世与草木无异,但若能为后人留下一些“有用的事业”,则是与草木同生而不与草木同腐。洪银兴教授在为罗一民先生《张謇三十讲》作序时再次提到中国知识分子“立德、立功、立言”的传统。我想,答案就在其中吧。
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