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清流:“品德银行”赋能成长
东南网5月21日(通讯员 温玉婷)“我今天换到了梦寐以求的水彩笔!”“我的积分终于够啦,我要换新篮球......”5月19日,在三明清流县田源中心小学“品德银行”积分兑换处,孩子们簇拥在兑换处讨论想要兑换的商品,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这份喜悦的背后,是学校创新德育模式的生动实践。2024年11月,清流县田源中心小学凭借“品德银行”建设及全方位育人体系融合,荣获福建省“乡村温馨校园”称号,在乡村教育领域树立了新的典范。
清流县田源中心小学坐落于田源乡,学校占地面积10665平方米,校舍面积6769平方米,现拥有独立的教学楼、综合办公楼、学生宿舍、塑胶运动场等。完备的硬件设施为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品德银行”的创新举措,则为学生的品德培养和全面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孩子们簇拥在“品德银行”讨论想要兑换的商品
走进田源中心小学,“品德银行”已成为贯穿学校管理的核心脉络。学校借鉴银行储蓄模式,创新推出“品德积分”储蓄机制,将学生日常的文明行为、好人好事、学习进步等正能量表现转化为“品德积分”。同时,学校制定了详细的积分细则,涵盖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帮助同学、参与志愿服务等多个方面。在这一体系中,各班主任化身“测评员”,少先队中队长担任“观察员”,每位学生都拥有专属积分本,将文明行为、道德善举一一“存入”。这些积分不仅是对学生良好行为的肯定,更可以在每月一次的积分兑换活动中,换取学习用品、体育器材、书籍等心仪的奖品,多个维度激励学生善学、善行,让品德成长看得见、摸得着。
“自从有了‘品德银行’,孩子们的积极性更高了。”二年级语文老师黄丽婷深有感触,“现在班级里主动助人、遵守纪律的现象越来越多,班风焕然一新,实现了从‘老师要我变好’到‘我要努力变好’的思想转变。”曾因调皮让老师头疼的二年级王同学,在“品德银行”的激励下,他开始主动参与班级劳动,积极回答问题,如今已成为班级里的“进步之星”。
“品德银行”的成功运行,不仅促进了学生个人品德的提升,还在校园内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氛围。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风气愈发浓厚,班级凝聚力显著增强。同时,学校还将“品德银行”与红色文化教育相结合,组织学生参观红色遗址、讲述红色故事,让学生在传承红色基因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品德教育。
谈及未来规划,田源中心小学副校长刘志伟表示,“我们将持续优化‘品德银行’体系,丰富积分兑换内容,拓展品德教育形式。同时,积极推广‘品德银行’模式,让更多孩子受益,为乡村教育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从一纸创新构想,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清流县田源中心小学的“品德银行”,以独特的魅力,让品德教育从抽象的概念变得鲜活生动,照亮乡村学子的成长之路,为乡村校园绘就出温暖而绚丽的育人画卷。
来源:东南网三明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