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癌手术后,她为何不停长胖?十余种癌症都与肥胖有关
4月15日—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近段时间,减重是大众关注的热点,实际上,肥胖与癌症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成了癌症患者 为啥却越来越胖
最近半年,57岁的黄月(化名)一直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营养科专家的指导下减肥,她是一名乳腺癌患者,在进行完乳腺癌手术、化疗后,仍旧在持续发胖,“体重上升根本停不下来。”
带着困惑走进诊室时,身高1.6米的黄月体重已达72公斤,BMI指数28.1,经过综合诊断,黄月确诊肥胖,化验单上的血糖异常也让她不安。
“别人患癌都是瘦得不行,怎么到我这儿反而像吹了气球一样长胖?”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冯长艳解答了她的疑问,“乳腺癌患者患癌后反而长胖并不是个案,这和乳腺癌会影响患者的激素分泌有关。”
冯长艳告诉黄月,也许别的病人手术后需要更多营养来为康复提供帮助,但她需要立刻控制体重,肥胖会影响她的激素水平、血糖等,对她的康复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大半年时间内,处于乳腺癌康复期的黄女士通过饮食控制制造热量缺口,因为还在康复,减重医生没有贸然开出激进减肥方案,而是以平衡膳食的温和方式,增加她每天的热量缺口,让她温和减重。
目前,黄女士的体重维持在60公斤左右,血糖指标也回归正常,冯长艳告诉她,“雌激素的升高会刺激乳腺癌的发生,后期的康复过程中体重的维持是需要长久坚持的事情。”
十余种癌症的发生都与“胖”有关
冯长艳介绍,肥胖人群更容易出现慢性炎症,炎症细胞的浸润和细胞因子的释放可能促进癌细胞的发生、发展、增殖和扩散。此外,肥胖可能导致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减弱,引发“胰岛素抵抗”,为了维持血糖稳定,人体可能分泌出数倍乃至数十倍的胰岛素及相关调节物质,“许多癌细胞表面存在着胰岛素受体,胰岛素与之结合可能刺激癌细胞的生长。”
另外,肥胖还可能干扰性激素的代谢,从而间接增加癌症发生的风险,以乳腺癌为例,雌激素水平的升高就可能导致乳腺癌风险的增加。 肥胖与乳腺癌、肾癌、食管癌、胃癌、肝癌、子宫内膜癌等十余种癌症都相关。在所有恶性肿瘤死亡中,男性和女性分别有14%和20%是由于超重和肥胖。在与肥胖相关的多种癌症中,结直肠癌、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更容易找上年轻人。
专家:调整饮食结构坚持运动
“对于年轻人来说,纠结于肥胖与癌症的关系,不如管住嘴迈开腿,尽早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是真的。”冯长艳介绍,根据我国现行标准,成人若体质指数(BMI)介于24.0 kg/m2至28.0 kg/m2之间,则被诊断为超重;若BMI≥28.0 kg/m2,则被诊断为肥胖。此外,男性腰围≥90.0 cm、女性腰围≥85.0 cm则可诊断为成人中心型肥胖。
“将BMI和腰围维持在适宜范围内有利于肥胖的预防。”冯长艳介绍,要想有健康的身体,最好能通过均衡的膳食,逐步实现膳食中的脂肪供能比20%~30%,蛋白质供能比10%~20%,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尽量控制在50%~65%。
坚持日常身体活动,减少久坐时间。《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推荐一般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主动身体活动量每天至少达到6000步。
上游新闻记者 石亨 实习生 冯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