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导向深度学习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16:43:0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待提高,由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也在持续创新。本文将深入探讨导向深度学习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方法与实践策略,旨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

一、导向深度学习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创新方法

构建智能化学习路径,引入虚拟仿真教学场景。构建智能化学习路径,能够精准适配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学习习惯和兴趣偏好,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推送针对性的基础知识讲解资源;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性的深度阅读材料和研讨话题。同时,利用智能学习平台的实时反馈功能,及时调整学习路径,确保学生始终处于最佳学习状态。

引入虚拟仿真教学场景,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体验感。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还原历史事件现场、模拟社会热点场景。在讲授党史相关内容时,学生可借助 VR 设备 “置身” 革命战争年代,亲身体验历史情境,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感悟。虚拟仿真教学场景打破了时空限制,让学生在互动中主动探索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通过构建智能化学习路径与引入虚拟仿真教学场景,不仅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还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标。

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强化社群化学习互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哲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存在紧密联系。将哲学的思维方法融入思政课,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理论内涵;借助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可引导学生分析社会热点问题背后的本质。例如,在讲解社会公平正义相关内容时,结合社会学的案例分析与心理学对公平感的研究,让学生从多个学科视角剖析问题,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强化社群化学习互动,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社群,学生可以在社群中可以分享学习心得、交流观点;教师可在社群中发起话题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针对思政课中的某一理论观点,组织线上小组辩论,学生在准备辩论的过程中,深入研究相关知识,提升自身的思辨能力。线下开展学习小组活动,进行实地调研、案例分析等,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跨学科融合教学与社群化学习互动的创新,不仅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还能引导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运用游戏化教学策略,创新教师指导方式。运用游戏化教学策略,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教师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设计成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游戏关卡,比如知识问答类游戏,设置限时抢答、积分排名等环节,促使学生主动去记忆和理解理论要点。角色扮演游戏也可引入,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或社会角色,模拟特定情境下的决策与行为,加深对思政理论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理解。通过游戏的形式,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激发学习动力。

而创新教师指导方式,是推动学生深度学习的关键。教师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在游戏化学习中的表现,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对于在教学游戏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针对性的提示和启发,帮助其突破思维瓶颈;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教师则提供拓展性的学习资源,鼓励其深入探究。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线上平台进行实时反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通过游戏化教学策略的运用和教师指导方式的创新,不仅可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形式,还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和育人质量。

二、导向深度学习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策略

教学前期进行学情深度调研,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教学前期进行学情深度调研,能够精准把握学生特点。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个别访谈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学习习惯、兴趣爱好以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和态度。针对不同年级、专业的学生,分析其知识结构差异,对于理工科学生,可能更需结合专业案例讲解思政理论;而文科学生或许在理论理解上有一定优势,但可加强实践应用方面的引导。依据调研结果,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深度学习奠定基础。

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一方面可以收集国内外经典的思想政治理论著作、学术论文等文本资源,以及权威的线上课程、讲座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构建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另一方面,结合本地的红色文化资源、社会热点案例等,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性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革命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地体验中深化对思政理论的理解。同时,高校还可以积极鼓励教师之间共享教学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教学过程中进行智能化学习路径引导,开展多元化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里实施智能化学习路径引导对提升教学成效、培养学生深度思考能力极为关键。智能化学习路径引导借助先进技术实现个性化教学。通过学习管理系统与大数据分析,持续追踪学生学习轨迹。系统依据学生答题情况、课程视频观看时长及互动参与度,精准判断其知识掌握薄弱点与学习偏好。这种动态且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引导,确保学生始终朝着深度学习目标稳步迈进。

多元化教学方式则全方位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线上,教师可以利用直播课程进行实时互动答疑,开展主题讨论区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拓宽思维视野;线下,组织小组合作探究项目,如围绕 “校园文明建设中的思政元素” 展开调研并撰写报告,锻炼学生团队协作与实践应用能力。还可采用情景模拟教学,让学生扮演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演绎思政相关事件,增强学习趣味性与知识理解深度。此外,还可以引入案例教学法,剖析社会热点事件背后的思政原理,促使学生将抽象理论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提升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结束进行教学效果跟踪,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教学结束进行教学效果跟踪,能及时掌握教学成效。教师可以通过线上问卷、线下访谈等形式,定期收集学生对课程知识掌握程度、学习收获等反馈;还可以学期末设置问卷,询问学生对思政理论核心要点的理解应用情况,以及课程对自身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同时,观察学生在后续相关课程学习、社会实践中的表现,像参与志愿服务、校园文化活动时,能否将思政课所学价值观践行其中,从多维度了解教学的长期效果。

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能够全面、客观衡量学生学习成果。在知识考核方面,除传统试卷测验理论知识,还可增加案例分析、小组项目汇报等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与深度理解。过程性评价则是更加注重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包括线上讨论活跃度、线下小组合作贡献度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学生自评与互评,学生自评促进自我反思,互评培养批判性思维与沟通能力,如在小组作业中,学生相互评价对方的思维逻辑、资料收集等方面表现。

导向深度学习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思政教学的局限,为学生营造了沉浸式、互动性强且富有探索性的学习环境,不仅显著提升了思政课教学质量,更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助力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展望未来,随着教育技术的持续革新与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该教学模式有望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与拓展,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培养出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卓越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

作者:邹海林,韩艳杰,田子蕊,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相关文章
今日辟谣(2025年4月15日)
2025-04-15 21:03:00
导向深度学习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
2025-04-15 16:43:00
美年健康率先应用个体化体检AI智能体,推出全流程AI个体化体检解决方案
2025-04-14 16:50:00
输入生日!今天,和北大“量子纠缠”
2025-04-14 16:06:00
山东一高校男教师隐瞒身份与校外女性恋爱交往,已被解除劳动关系
2025-04-14 08: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