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最新发布!绩效工资向这三类教师倾斜
N海都全媒体记者 齐榕
日前,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等十部门印发《福建省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全文共分五大部分,重点实施“五大行动”。其中明确,思想政治和师德纳入教师聘用合同,并进行师德违规“零容忍”。未来还将压缩师范教育专科层次培养规模,扩大硕士、博士老师培养规模,绩效工资将向班主任、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一线教师、从事特殊教育随班就读工作的教师倾斜。
思想政治和师德纳入教师聘用合同
该措施提出,我省将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将思想政治和师德要求纳入教师聘用合同。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准入、招聘引进、职称评聘、导师遴选、评优奖励、项目申报等的首要要求。坚持师德违规“零容忍”。落实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和从业禁止制度。完善师德失范行为快速处置和报告机制。各地各高校要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育系统巡察和督查检查的重要内容。对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落实师德师风建设责任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予以严肃问责。
扩大硕士、博士老师培养规模
我省将调整优化师范类专业布局结构,压缩师范教育专科层次培养规模,提高本科层次培养质量,加大研究生层次培养力度。加大师范类专业研究生学位授权审核支持力度,统筹扩大教育硕士、教育博士招生规模。推进高水平大学开展教师教育。加强高素质教师培养培育,依托“双一流”建设高校培养一批研究生层次科学类教师;继续开展复合型硕士层次高中教师培养、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推动师范院校普遍建立数学、科技、工程类教育中心,加强师范生科技史教育,提高科普传播能力。进一步加强博士后工作,实施优秀博士后支持专项,推动高校将博士后作为教师的重要来源。
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强化学科素养提升,学科培训学时(分)占总培训学时(分)不少于50%。同时,开展教师培训与学历教育衔接试点,探索教师培训课程与学历教育课程有效衔接、教师培训学分与学历教育学分互认。鼓励各地出台在职教师学历提升激励政策。提高高校教师博士学位比例。
教师招聘,部分学科教师占比不低于30%
我省将建立各级各类学校教师需求及配置预警机制,超前谋划教师培养和补充,确保教师队伍规模峰谷应对有序。依据国家课程方案配齐配足教师,加强科学、心理健康等紧缺学科教师配备,各市、县(区)每年补充的中小学思想政治、体育、音乐、美术、科学、劳动、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紧缺学科教师,原则上不低于当地补充数量30%,强化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配备管理。鼓励富余教师转岗任教,解决教师学科结构性矛盾。鼓励银龄教师讲学,从事紧缺学科教学工作,发挥“传帮带”作用。优化中小学教师资源配置,逐步降低生师比和班师比,适应小班化、个性化教学需要。
绩效分配向三类教师倾斜
我省还将加大教师待遇保障力度。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巩固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成果。
完善学校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办法,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一线教师、从事特殊教育随班就读工作的教师倾斜。保障教师课后服务工作合理待遇。
编辑:肖辛怡
审核:宋晖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