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高质量建设国际医药创新公园
转自:千龙网

摄影/记者 李晓萌
4月15日,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发布会之“高质量建设国际医药创新公园,推动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专场举行。会上,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林剑华发布《国际医药创新公园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至此,北京五环一带最后一块完整的产业发展区——国际医药创新公园有了详细的发展目标。
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将分为“两步走”
林剑华介绍,国际医药创新公园位于南五环两侧,南中轴以东、京台路以西部分,规划总用地面积约5.8平方公里,总建筑规模约300万平方米,已落地国家药监局6大中心以及6家外资药企研发中心。《实施方案》明确了建设国际医药创新公园的定位,即打造医药健康产业全球创新合作典范、医药健康监管和技术创新“试验田”、本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竞争新优势、城市南部地区产业升级新引擎。
《实施方案》还明确了“两步走”的发展目标,到2027年,规划实施、园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功能布局框架基本成型,医工融合区相关高校、研究型医院等主体基本建成,新落地一批头部医药企业创新研发项目、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药械产品。到2030年,主体功能区全部建成,实现人才聚集、高效运行,作为全球医药健康创新合作枢纽和产业聚集地、医药创新人才创业第一站、人工智能赋能医药健康行业应用示范区、创新医药政策改革先行区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主要有四大功能区三年内集聚成势
林剑华介绍,医药创新公园主要分为四大主体功能区。其中,总部集聚区集中打造国际化、多元化商务空间,服务全球顶尖生物医药企业总部和创新中心集中落地。研发转化区建设集研发办公、中试生产、产业配套设施一体化空间,满足企业创新产品研发、中试、规模化生产需求。
医工融合区着力引入国内外优质“学、研、医”资源,合作建设产教融合基地、研究型医院,提升医工学科科研攻关、教学实践、创新创业等一体化承载力。医药智造区主攻智能化、现代化标准厂房建设,吸引全球前沿创新产业化资源落地。“四大功能区按照‘一年一个节点、三年集聚成势’的节奏,压茬推进,后续逐步向周边区域辐射拓展。”林剑华说。
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力介绍,四大产业功能区规划占地1.2平方公里,建筑规模约300万平方米,打造了可满足从教学、科研、孵化转化、临床研究、中试到大规模生产全链条需求的发展空间。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医疗器械审评中心、核查中心、评价中心、受理服务和投诉举报中心、信息中心等六个中心已经入驻总部集聚区。
在此基础上,医药创新公园15公里半径内还覆盖了同仁医院等16家三甲医院、首都医科大学等5所医学优质院校,监管及创新资源要素集聚。
三条地铁线在此交会配套设施正在建设
“环绕着南中轴超大尺度绿心的凤池公园,经开区统筹周边综合配套用地,规划住房、教育、医疗、商业等基础设施,形成了公园引领的活力交往空间,是北京五环一带最后一块完整的产业发展区。”刘力还介绍,未来三条兼容南北、贯通东西的地铁线将在这里交会,与首都国际机场、大兴国际机场、北京南站、北部生命科学园、南部生物医药制造区紧密联通,具备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此外,在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经开区已启动内部“两横两纵”主干路网、研发转化区配套道路建设准备工作。计划2025年开工建设黄亦路,西毓顺路、南苑镇南六号路、海鲲街、春云路、德南路等市政道路及管线工程。在配套设施方面,人才保障房已于2024年10月开工,将于今年年底完成主体结构建设;经开区今年还将启动区域配套学校的建设工程,为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现场·
一批跨国医药企业今年将落户创新公园
走进建设中的国际医药创新公园,大尺度的绿地和公园令人印象深刻。作为城市南部地区产业升级新引擎,规划设计的四大主体功能区为医药龙头企业落地提供了优越区位条件和创新生态。北京青年报记者从现场了解到,今年预计还将有一批跨国医药企业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开放创新中心落地。
拜耳公司是首批入驻医药创新公园的企业,拜耳处方药事业部副总裁、中国零售业务总经理陈白平介绍,拜耳开放创新中心是拜耳在中国的首个开放创新中心,定位是创新医药在临床阶段的转化落地,细胞和基因治疗技术将是其关注的重点领域。
“目前我们已经有一些进入到临床阶段的细胞和基因治疗突破性方案,希望能够通过创新生态圈,尽快让解决方案在中国落地”。值得一提的是,拜耳开放创新中心也是一个开放的孵化平台,能够为初创生物技术公司提供场地和全球化视野的帮助,一些很有前景的初创企业还能获得拜耳公司的投资,在医药研发领域达成更深度的合作。
阿斯利康投资25亿美元建设第六个全球战略研发中心以及首个在华疫苗工厂,礼来创新孵化器正式投入运营首家孵化企业实现入驻,美敦力数字化医疗创新基地签约并揭幕、辉瑞北京研发中心正式启用……今年3月份以来,多个已落地医药创新公园的国际医药龙头企业对外宣布新进展。“我们还在密切对接跨国医药企业,预计今年还会有一批跨国医药企业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开放创新中心落地。”刘力说。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经开区还将引入国内外优质教育、科研、医疗资源,打造以新医学、新工科与人工智能交叉融合为核心的生物技术学院,建设北京临床研究中心、国际研究型医院等行业创新载体,聚焦医学人工智能、细胞和基因治疗、合成生物等前沿领域开展全球领先的临床研究和技术转化。加快建设医疗健康人工智能训练基地、生物样本库、医师培训中心、干细胞转化创新中心、医疗数据标注基地、疫苗与蛋白药物智造研究院等重大平台,探索产教医研一体的协同创新体系。
“我们正在组建国际战略顾问委员会,聘请国际知名医药企业或机构负责人,就创新公园建设和管理发表意见和建议。”刘力介绍,经开区还将聘请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专家顾问,目前阿斯利康全球高级副总裁、英国董事长顾尚文先生和辉瑞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彭振科先生已经成为第一批顾问。预计将于10月底召开的2025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北京论坛上,召开第一次顾问委员会全体会议。(记者 武文娟 李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