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怎么鉴定事故逃逸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06 16:09:20    

交通逃逸事故的鉴定主要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交通肇事解释》等相关法律法规,具体鉴定标准如下:

明知发生交通事故后的行为

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未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

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逃避法律责任的主观意图

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强行离开现场的。

其他相关因素

行为人对事故的明知程度,包括其供述和其他证人的证言。

判断逃逸故意的行为表现,如是否积极抢救伤者、是否立即报警、是否在明知发生肇事的情况下选择逃逸等。

对现场遗留证据的态度,如是否保护现场、是否隐瞒证据、是否破坏现场并离开。

逃逸行为的认定

逃逸行为一经实施,即告成立,即使被交警追获或被人拦截、扭送,也不影响“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

肇事人在肇事后运送伤者去医院抢救,但在途中或医院被抓获的,一般应认定为无逃避法律追究目的,但若在将伤者送到医院后又偷偷离开的,则应当认定为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

综上所述,鉴定交通逃逸事故需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客观行为、是否履行法定义务等多方面因素。通过详细分析事故现场情况、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及其他相关证据,可以准确判断是否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

相关文章
市场监管总局曝光一批产品质量领域“内卷式”竞争违法典型案例
2025-07-06 15:36:00
鹤岗东山区法院:法官暖心护民生,为伤者讨回赔偿款!
2025-05-22 18:19:00
日照市市场监管局日照高新区分局公布电子计价秤计量违法典型案例
2025-05-04 11:38:00
外交部:中方对伊朗拉贾伊港口爆炸的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
2025-04-28 15:44:00
倾听锦旗背后的故事......
2025-04-24 17: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