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揭晓,湘剧再绽“梅花”荣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2 08:02:00    

长沙晚报5月21日讯(全媒体记者 郑湘平 通讯员 张琳)5月21日晚,上海文化广场星光熠熠,“中国戏剧梅花奖、曹禺戏剧文学奖颁奖晚会”在这里举行。现场揭晓了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最终归属,15位来自不同剧种、不同地域的优秀演员脱颖而出,斩获这一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最高荣誉。

其中,长沙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演员周帆饰演坚韧不拔的“李闰”一角,凭借其精湛的演技与对艺术的坚守,摘得“梅花奖”。

梅花竞放,苦寒磨砺终成艺

周帆获得梅花奖,这是时隔29年,长沙湘剧继曹汝龙后,再次获得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项,以廿九年磨一剑的毅力,为湖湘戏曲再添璀璨明珠。

湘女如帆,戏梦风华。周帆12岁入行,主攻青衣、闺门旦,数十年如一日扎根舞台,用心钻研每一个角色。从《琵琶记》的古典韵味到《田老大》的戏剧情结,从《拜月记》的细腻情感到《夫人如见》的觉醒担当,周帆在不同剧目和角色中不断打磨自己的演技,以情带声、以形传意,赋予角色鲜活的生命力。

为塑造《夫人如见》中跨越30年人生历程的李闰,她深入浏阳采风,探访谭嗣同、李闰的故居与墓地,反复打磨“闺门旦、青衣、老旦”三重行当融合的表演,力求精准展现李闰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心境与变化。每一个眼神、每一句唱词、每一个身段,她都精雕细琢,尤其剧中“十哭”唱段,从气息的控制到情感的递进,都做到了丝丝入扣,将李闰内心的悲痛、无奈、坚韧等复杂情绪演绎得淋漓尽致,让百年前女性觉醒者的形象跃然台上。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朵从湖湘沃土中绽放的“梅花”,用30余年的舞台积淀诠释“守正创新”的坚守,以扎实的功底和不懈的追求,为长沙湘剧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周帆此次摘得“梅花奖”,不仅是对个人艺术成就的高度认可,更是为长沙戏曲演员们树立了榜样,激励更多年轻戏曲人精进技艺、传承经典、坚定文化自信。

薪火相传,湘韵悠长绽梅香

此次长沙湘剧“梅”开二度意义非凡,周帆的梅花之路亦是湘剧传承发展的缩影。湘剧拥有600余年的历史,是湖南本土重要地方大戏剧种,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漫长的岁月里,湘剧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承载着湖湘人民的深厚情感。

梅绽星城,香远益清。此次周帆获得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是其个人艺术生涯的重要突破,也是长沙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出人出戏、守正创新“两条腿”走路发展模式的成果,更是推动湖湘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契机。长沙深谙“戏曲传承,根本在人”的道理,注重以“人”为魂、以“戏”为脉。通过实施“杜鹃花人才工程”培土育苗;邀请艺术家发挥“传帮带”作用浇灌根脉;开展“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首届全国小戏小品展演和湖南艺术节等活动补充养分;参与展演和重要文化交流活动绽放新蕊。

人因戏而沉淀,戏因人而鲜活。从湘剧传统剧目的推陈出新到《夫人如见》的屡创佳绩,从长沙博物馆《寻长沙》剧场到全新亮相的杜鹃花剧场,长沙正以守正创新的传承接力,推动湖湘传统文化“焕新升级”。相信在周帆等优秀传承人的引领下,湘剧将不断吸引更多年轻人的目光,促进湘剧艺术在新时代更好地传承与发展,让湘韵悠长的旋律在湖湘大地乃至全国、全世界传唱,成为传播湖湘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续写湖湘戏曲的辉煌篇章。

梅花香里见精神,湖湘文化再“出圈”。从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的慷慨,到李闰“剩有臾生泣后尘”的觉醒,再到周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绽放,湖湘文化的精神在舞台上代代相传、熠熠生辉。长沙用“人”与“戏”的双向奔赴,书写着非遗传承的当代答卷,这朵历经锻炼的“梅花”,不仅是对一个湘剧演员艺术生涯的加冕,更是对所有在传承之路上砥砺前行者的礼赞。

相关文章
访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孙娜:“我想演活这些人物”
2025-05-22 08:09:00
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揭晓,湘剧再绽“梅花”荣光
2025-05-22 08:02:00
推进地域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2025-05-21 10:44:00
中国首次当选!
2025-05-21 08:25:00
跨越时空与远古对话
2025-05-21 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