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文苑|你好,我的城/陈梅
“你为什么选择做汉服。”
“因为小时候那个披着床单扮演白娘子的小女孩长大了。”
90后姑娘付多多,出生于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谭家湾,身穿一件淡绿色的唐朝飘逸长裙,头戴精美发簪,仿佛刚从一台时光机里走来。
她浅笑安然,站在一间琳琅满目的小店里,时间仿佛静止般。店内整齐摆放着汉服千余件,手工制作、四处购买的簪子和花钗数不胜数。这个店,是付多多一手打造的“家当”,也是梦想照进现实之地。在这里,上至白发老妪,下至垂髫小儿,都能实现穿汉服的愿望,行走古街,穿越千年。

2025年3月,在石泉县池河镇举行花朝记活动
(一)
谭家湾,就是那个出土鎏金铜蚕的地方,也是自古以来高产蚕丝的地方,这里的人们,家家户户养蚕。多多家也不例外,从小她就帮着家里摘桑叶、收蚕茧。
90年代,正是新白娘子传奇风靡大陆南北的时候,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还没有普及电视机,幼小的多多便在邻居家观看。
“大概七岁的一天,邻居家传来一阵缠绵悱恻的声音,我好奇地向室内张望,一个身穿白衣、头戴白纱巾的仙女出现在眼前,随着镜头切换,又出来一个身穿绿衣、头扎两小辫的女子,她们是白娘子与小青,正在寻找转世轮回的许仙。”多多回忆,第一眼看到白素贞与小青,就被她们仙女下凡的气质所惊呆,随剧情发展越来越被许仙和白蛇的爱情故事所感染,佛说人妖殊途,法海的出现打破了宁静。
自此,她像着魔般,脑中时时萦绕白蛇、青蛇的影子,经常蹲在蚕屋,观察长成的大蚕,椭圆形的脑袋,白白的、肉乎乎的身躯,活像一条袖珍版白蛇,还能神奇地吐出白丝,活像白娘子身上的飘带,就连它的排泄物都像青蛇的颜色……有一种强烈愿望,要是有她们那样好看、能飞来飞去该多好。
由于入戏太深,多多突发奇想,将床单、窗帘、蚊帐作为服装道具,分分钟女主角附体,呼朋引伴,在院坝、后山扮一出白娘子、许仙、小青大战法海戏码。
可以说,白素贞的善良和贤惠加上经典造型是一代人挥之不去的记忆。慢慢长大后接触到了更多古风电视剧,比如《红楼梦》《神雕侠侣》等。

2024年9月,在石泉县城关一小组织开笔礼活动
多多说,相信很多人都做过一件蠢事,看完电视剧后,还意犹未尽,省吃俭用存钱购买剧照贴画,贴在一个精美的笔记本内,写上小小心事,送给小伙伴,感觉自己送了一个了不得的礼物。
“小时候不懂,我们热衷于扮演、购买贴画等行为意味着什么,只觉得好玩。”如今看来,这是独属于华夏民族的浪漫,我们自小就懂得,人妖相恋、仗剑天涯、红楼梦中,这些玄妙的意象,正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理想表达。“即使现实有很多不如意,至少古风可以把我们带到心之向往的地方。”多多说。
(二)
有人说,汉服不是突然火起来的,而是小时候那些披着床单的女孩子们长大了。
“你是怎么学会这个手艺的呢?”
“过去没有教学视频,自己从网上购买一些假发、发卡、头钗之类的简易道具,看着图片拿朋友练手,地方就在我家阳台。”
一路走来,并不顺利。
石泉县北依秦岭,南接巴山,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水由西向东横贯全境,南北重峦叠嶂,中部河流纵横,呈“两山夹一川”之势,是地地道道的山城。小城居民趋于保守,十年前,大多数人对汉服还没有什么概念,如果谁敢穿着汉服走在大街,绝对会被认为是“奇装异服”,接受来自行人的注目礼。
对于不被理解,多多并未放弃,她深知一个道理,任何新鲜事物出现时,大家都会稀奇,就跟她小时候第一次听家人谈论“献宝之家”故事时的好奇一样,听多了就习惯了。

付多多与恩师杨树云合影
自学毕竟不专业,多多通过多方努力终于拜得名师,87 版红楼梦妆造师杨树云成为她的师傅,在学习妆造技术的同时,她对汉服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它有一种力量,让你穿越千年。”一入汉服深似海,学习期间,多多特别刻苦努力,不仅跟着师傅学,还购买相关书籍。随着研究深入,多多经历了从“看颜值”到“重内涵”的蜕变:汉服的袖子皆为圆袖,意为天道圆润;交领处则成矩形,以应地道方正,代表做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汉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包含礼仪知识、美学理念、服饰变迁等,穿哪个朝代的衣服就配什么样式的妆造,就要配合相应的走姿与礼仪,不能穿着战国袍在额头上点妆花,不能穿着唐服系腰带等等。不断实践磨练中,多多熟练掌握了汉服各种礼仪,能独立组织举办花朝节、拜月、祭祀、拜师礼、开笔礼等各种各样的活动。

2023年3月,在石泉县鬼谷子文化基地组织花朝节活动
(三)
“华夏复兴,衣冠先行”。多多说,也许正是在不经意的闹剧中,幼时起,她们这一代人就对古装、汉服抱有期待与执着,要将传统服饰的内涵与文化传播给更多人,改变人们对汉服的认知。
经过数年的努力与对氛围的培育,喜欢汉服的人越来越多,加上石泉旅游火爆,古街的游客尤其多,多多敏锐地发现,得抓住这个福利,于是,老街汉服体验馆应运而生。
跟西安相比,多多把价格定的较低,就是希望人人都能穿汉服,人人可实现变美的梦想,人人可以展现不一样的风采。 渐渐的,走进小店体验汉服的人越来越多,西安的、宝鸡的、咸阳的,她们觉得汉服跟石泉古街、自然风景很搭调,纷纷约拍摄影师去鬼谷岭体验楚国气韵,去后柳水乡感受江南风情,去稻田体验农耕文明。

2025年3月在石泉县池河镇举行花朝记活动
相应的,多多越来越忙碌,尤其是组织大型活动,凌晨两点开始做妆造。她说,在热爱中总会收获很多感动,自己不知不觉也会成长很多,虽然累,但看到大家第一次穿上她的汉服,开心地在古街畅游时,她觉得很自豪。
多多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白发少女”。店里先后来过两位想重温少女时光的老太太,一位84岁,一位93 岁,巧的是,带她们来的人都是儿媳,婆媳一起穿汉服。婆婆当“少女”,儿媳当长辈,旁边的观众就是家里的男人们,既诙谐又温馨,多么美的画面。

2024年7月,付多多为一位94岁的老人作汉服妆造
“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学习与教育,鞭策我更加关心家中长辈。”多多说,还有小朋友在大街上看到汉服美女时,悄悄给妈妈说,想跟仙女合影。可见任何年龄段的人,对美的欣赏与对文化的感知高度契合。
“我希望通过汉服把对传统文化美的理解传递给更多的人。”多多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在某一天,凡走进老街的所有人都能自信穿起汉服,大家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复原唐代女子野外玩耍场景
汉服、古街、汉江河畔,夕阳西下,身着飘逸汉服的女子,舞一曲蹁跹霓裳,道一声:你好,我的城。
作者简介:
陈梅,女,陕西石泉人,汉中赤土岭文化交流协会会员,汉中市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安康分会青年散文作家委员会委员,汉中某市直机关工作。
